《娱乐至死》读后感1100字
一行采集:
1.形式会影响内容的选择,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如电视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会偏向娱乐化),从而最终控制文化。
2.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了独特的话语符号。这一观点强调了媒介本身不仅是载体,它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3.媒介即隐喻:媒介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
4.印刷术统治下的公众话语严肃、理性、连贯,而电报和后面媒介的发展打破了这种话语模式。电报等媒介的出现使信息的价值不断削弱,无用的信息越来越多:在信息的海洋里,却找不到一点儿有用的信息。通过生产大量无关的信息,“信息—行动比”失衡。【其实我更愿意换成“信息—思考比”】
5.所有这些电子技术的合力迎来一个崭新的世界——躲猫猫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突然进入你的视线,然后又很快消失。这是一个没有连续性、没有意义的世界,一个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做任何事的世界,一个像孩子们玩的躲猫猫游戏那样完全独立闭塞的世界。但和躲猫猫一样,也是其乐无穷的。
6.每种技术有自己内在的倾向,在它的物质外壳下,它常常表现出要派各种用场的倾向,技术并不中立!
7.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个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8.只有深刻而持久地意识到信息的结构和效应,消除对媒介的神秘感,我们才走可能对电视,或电脑,或任何其他媒介获得某种程度的控制。即要培养媒介意识。
9.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思考。
一行精华:
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
一行评论:“媒介即隐喻”这一观点是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同于“媒介即信息”,这一观点更偏向于揭示媒介对人产生的负面影响。“隐”,无影无踪,潜移默化地就在改变着我们,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舒服但却危险。“喻”,有力的暗示,在定义我们的认识,定义这个世界,一个“躲猫猫的世界”。这本书实在太有预见性了,波兹曼如果还在,看到今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越发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割裂的注意力,他老人家应该更加痛心疾首吧。这是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是电子技术本身的倾向,也是不可抗拒的事实,你不可能毁掉手机毁掉电视,不看微信不玩微博,但你可以选择不做这些媒介的奴隶,不做一只只会发笑的猪,而是做一个会思考的人。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1/17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