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读后感1100字
《寒夜》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种诉说不出的悲凉,全篇小说里充斥着一种压抑的氛围,像寒冷的冬夜里看不到黑暗的尽头。小说的人物并不多,但在这不多的人物身上演绎出了一段悲哀的人生,一段曾经的历史。
曾经带着理想带着青春光辉的汪文宣有志于为教育事业而努力,他一直想开办自己的学校,在那里种下自己的希望,然而为了躲避战事他和妻子母亲儿子来到了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图书公司做校对工作,曾树生在一家银行工作,这样生活着的一家本可以和和睦睦,但在这个小家庭里却演绎着一幕幕唇枪舌战,婆媳之战成了中国多年以来的不争之实,文中的婆媳之间似乎把这种战争演绎的似乎有点不可理喻。
一边是受过新式思想追求自由独立的媳妇,一边又是裹过脚带着中国传统思想的婆婆,这样的婆媳之间是有鸿沟的,矛盾争执也是必不可少的。文宣的母亲看不起媳妇没有和儿子举行婚礼就同居,而树生有她的理由,作为具有新式思想的女性她不在乎这些。无数次她骂她的儿媳只不过是儿子的姘头,骂她是“花瓶”,在这个家里永远是两个女人之间的征战,也许这个婆婆她是可怜的,她的生命里只有儿子这么一个男人,她把太多的爱倾注在他的身上,她怕文宣对树生的爱超越对她的爱,她的心里是充满了嫉妒和狭隘的。夹杂在这一次次的争吵中的文宣是痛苦的,一边是生他养他的妈妈,一边是他最爱的妻子。他爱母亲怕母亲伤心、然而他也爱妻子怕妻子受委屈,公司里遭受同事的歧视,回家还要忍受两个女人的争执,他忍气吞声,他借酒浇愁,他的心是苦的。他病了,得了肺病,最终妻子离开他去了兰州,他绝望,他无可奈何,他只好祝她幸福!最终在抗战胜利的锣鼓喧天里他凄凉地死去了。当他的妻子再回来时,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这是个悲苦的故事,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战乱逃亡的时代他有理想也不能去实现,家里的争吵、公司里的冷眼,让他一次次屈服给了现实的无奈,他只有用无限的忍耐去苦笑着应对生活,曾经他也曾无数次想象等到抗战胜利,可是一次次他得希望被现实打压。最终抗战终于胜利然而他也死去。
我想树生她是爱文宣的,到是她更爱自由,更爱无拘束。从另一方面来说,她的内心也是苦的,和文宣在一起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受到婆婆的正眼看待,不断的争吵、外边的诱惑、丈夫的懦弱、内心的孤寂,以及对自由的渴望让她逃离这个家,也许最终她会嫁给陈主任,但是否他们会幸福?我们不得而知。
我想在整个人物中最无辜的要算是小宣了。妈妈的不关心,爸爸也没有怎么管教他,寄宿在学校功课也不怎么跟得上。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沉默寡言,拥有着与年龄极其不符的沉寂。作为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本该是最天真活泼好动的年纪,然而他不具备同龄人的这些特点。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1/18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