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心理罪:城市之光》读后感_2800字

《心理罪:城市之光》读后感2800字

……因为各种因素,所以半夜里才终于看完了《城市之光》。读这本书的心情,和之前几本,是完全不一样的,但读完这本书,除了极大的震撼之外,还有心中隐隐的痛。
初次接触《心理罪》系列的时候还是大学,无意中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了这本书,被封皮上所谓的“犯罪心理画像”所吸引,然后就掉了下去。后来再捡起,才知道原来《画像》前面还有《第七个读者》。于是再度被这个消瘦的文弱青年所吸引……
关于《城市之光》,有太多的东西想说,却不知道要从何说起,所以只好说到哪里是哪里。

【关于人物】
方木
从《第七个读者》,《画像》,《教化场》到《暗河》,一路走来,我看着方木从一个大学生渐渐成熟,从一个初入警界的新人警官,慢慢从行为和心理上获得磨练,逐渐成长。到了《城市之光》,方木已经变成了一名真正的人民警察。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冲动的少年,也不再是邰伟口中那个“不适合当警察”的人——他最终以警察的身份,法律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哪怕是以生命为代价。
但似乎和大多数的推理小说一样,这样的刑警通常都会伴随着EQ为零的设定。于是,方木最终没有对米楠开口表白,即使彼此都已经明白了对方的心意;他最终也没有照顾好廖亚凡,让她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留给自己一辈子的悔恨和愧疚;更不用说大明湖畔的初恋了……
对于我来说,方木是一个真实的人。会冲动,有感情,会犯错误……和大多数推理小说的完美或者反社会的侦探设定不一样,在方木身上我可以看到一个普通人的影子。

米楠
整本《城市之光》里最喜欢的就是她了。她能够勇敢地直面黑历史,重新走上人生的道路。对于方木,她是爱的,但碍于各种因素,始终也没有开口说出来。在整个案件中,米楠都是站在方木这边的,在大家都不相信方木的时候,只有她默默又偏执地进行一次又一次地痕检,不为提供法律证据,只是为了能够证明方木的推测。这样劳累的她,让人心痛。爆炸现场,拿着A4纸在镜头前的她让人觉得可靠和果断,而关键时刻握住方木的手又隐隐流露出果敢之下的小女人心态。脑海中的米楠,渐渐和小薰重合在一起……

廖亚凡
说实话,我真心不待见这姑娘。一样是有过黑历史,一样被方木拯救过,她和米楠可以说是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如果方木向她求婚之后,她能够像个一般小女人一样收敛一点,好好地和方木过日子,那也就算了。又或者她如果没有那么强的嫉妒心,对米楠,对邢璐,甚至是对陆海燕,不摆出那副嘴脸,也许也就算了。我们,相信廖亚凡自己也明白,方木对她的只是一份责任,从来都不是爱情。既然如此,要不就在一起好好过日子,要不就干脆分开。这样拖拖拉拉地在一起,着实令人不快。

邰伟
人心究竟是怎样的?相信这个问题无论是方木还是读者都曾经问过自己不止一遍。一路走来,老邢、郑霖、肖望,他们与方木都曾经建立起信任,却又因为死亡或者背叛付诸东流。只有邰伟,陪伴着方木走到了最后。从一开始的怀疑,到逐渐相信,到完全信任,这都是用一个个案件一条条人命换回来的信任。如果没有邰伟,那么暗河不会以那样的方式结束,如果不信任方木,他不会如此坦然的面对黑洞洞的枪口——他可以说是见证了方木的成长。有时候我也觉得,如果人生能有这么一个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兄弟,真的值了。

【关于内容】
应该算是不舍吧,总觉得看完了《城市之光》不知道还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有新书能看,这本书是断断续续地看完的。当然,这并不是全部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书中的内容让我纠结和不忍心。
除去晚上看着看着不小心睡着的部分,我真正主观意识停下来的地方大概只有两处:第一处是任川在小屋被炸死的时候,还有一处就是最后方木自己咬断手指的时候。看到这两个地方的时候,心中莫名有些刺痛,觉得难以呼吸,便不忍再读下去了。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本书能够出版,真的是一个奇迹。无论是书中的哪个案件,都似曾相识。无良教师体罚学生,儿女为了动迁费将父母赶出房子,这些都是曾经在社会版头条出现过的案例。说白了,《城市之光》揭露了太多中国特色的社会阴暗面,没有被和谐实属是万幸。一遍阅毕,心中可以说是百感交集的。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说,我可以理解每个案件中人们的心态。扪心自问,如果我是那些旁观者,我会不会那样做,连我自己也不敢给出一个十分明确的答案。再看到某些人被处罚了的时候,我的确也会感到解气。但是客观理性地来说,我也知道那是在犯罪。所以在最后看到江亚,或者说是狗蛋伏法的瞬间,我愿意相信这个世界还是公义多一点。
当然,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这个系列可以说是极其贴近生活,可以引起共鸣的。但坦白说,这样的推理作品是无法走上世界的舞台的。任何一个没有在中国生活过的人都无法理解其中的晦涩和黑色幽默,也无法明白为什么一个法官需要背负一群人做出的决定,并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就像在香港,也有陪审团,他们清楚地知道判决并不是由法官一个人做出的,也不会像这样报复到一个人身上。他们也同样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会被反诬赖是坏人……中国特色已经深入小说。
而且其实到了《城市之光》,我已经并没有把它看做一部推理小说,而是一部剖析社会的作品。几乎从作品的中段开始,我已经明确地知道了谁是“城市之光”,谁与孙普有联系,后半部分所做的只是举证工作而已。这其实也不过是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了某些体系的不完善。

【关于结局】
其实对于这样的结局我并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看到“死者的证言”那里,我就已经认定了方木的死亡,以至于到后面出现什么“死者十指完好”和“死者DNA与方木不符”这类的语句,我整个人就不淡定了……
说实话,我觉得如果方木就这样死了,也算是因公殉职死得其所。唯一的坏消息也不过就是心理罪系列到此结束,我再也没有新书可以看了。但这样的一个结局,对方木,对读者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结局。而现在这样,虽然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和给了方木和米楠之间更大的可能性,但同时对雷米老师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就像是在从悬崖上掉落的福尔摩斯一样,即使最后有归来记,还是会有一个疙瘩——我觉得那样的归来是牵强的。只能说,我期待方木复活,但并不是为了复活而复活。
关于死掉的男子。大多的猜测还是指向了吃麻辣烫的男人,对不起,我真的已经不记得他的名字了。《城市之光》从一开始就提到了他,整本书也花了不少的笔墨来描写这个男人。但这个男人本身与“城市之光”并没有关系,所以不难令人联想到:这个疯病未愈的男子极有可能就是方木的替死鬼。我以为也是如此,但方木应该不会让一个无辜的人无端替死。即使这个男人曾经犯过罪,但在这件事情上他是无辜的……所以这个故事要怎么园,还是要看雷米老师了。

暂时也就是这样吧。可能有些东西本来想说的,洋洋洒洒打了这么多字之后却忘记了。可能还有些东西是想说却不能说的,因为会被和谐。所以就这样吧。
城市之光,到底说的是江亚,还是方木?方木最后那种自杀式的行为究竟唤醒了多少人的良心?
我还是愿意相信,这个城市是有光的,是有像方木一样的光的。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1/18121.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