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全集)》读后感1100字
花了31小时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这么厚的一本书我只写了140条笔记,很多还是重复的原书的话,或者就是几个表情符号,实在没啥写的,因为层次差太远。读书就像跟作者聊天,如果对方聊的东西你感兴趣但又不懂,你就只有听着的份儿,丝毫插不上嘴。一张口除了重复讲者的话,完全没有自己想法,怕露怯又何必开口呢。
之前总是说自己是文盲,嘴巴上虽然这么说,还是自诩读过两本书,怎么也不会真文盲吧。读了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才发现,岂止是真文盲,简直目不识丁的程度。这是我读的木心的第一本书,之前连木心是谁都不知道。读一个人的书感兴趣就想进一步了解这个人。百度木心才知道又一大家,之前喜欢陈丹青,陈丹青崇敬的人大体错不了。搜索木心时候也顺便了解别人对文学回忆录的看法。喜欢者大加赞赏,不喜欢的则觉得跟度娘差不多,基本都是作家的罗列或简介,层次跟度娘差不多。我到不赞同这结论,想木心讲课之初是89年,历时5年讲完人类史以来的文学发展脉络,那是普通大众还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度娘更不知还在谁的肚里呢。一个人即便只做到某一方面度娘的程度那也已经很了不起了,何况简单的把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归类为度娘一类是否过于草率。
文学回忆录关于很多作者观点著作确实一笔带过,有如百科解释。但其中也不乏木心的哲学思想。一本书正如木心所说如果把自己的哲学完全的剖析式的写在小说里,就毫无意思了。一本小说主体还是要讲故事的,故事可以包含哲理,但故事不能剖析哲理,那样就会失去小说的味道。文学回忆录里木心的哲学思想要读者根据他的三言两语去悟,悟到了就是你的得着,悟不到他还在那里,跟你毫无关系。
这本书如果真以文学史去看,你就看错了,先入为主的抱着某个观点去读一本书,读书的快乐就减少,读书成了找茬。木心也说它不是文学史,即便是也是木心的文学史,不是你的也不是大众的。木心起名文学回忆录,说了回忆就有传记的味道,提到传记一般是一个人平生经历。文学回忆录完全是木心按照时间线索,地域划分来讲他在文学的道路上的经历。这就是一本故事书或者一本小说,书中人物按照时间顺序登场,你看到一个个大家,被木心从历史的尘埃中挨个把他们提出来,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被提溜出来亮相,有的沉睡了几千年突然被打扰显得懵懵懂懂,有的还是躲在历史的背幕中暗自偷笑(如老子)。
我还是感谢木心的这本文学回忆录,它让我第一次对文学的发展脉络有了一个初步的线路图,也让我知道该如何按图索骥的去探索我的文学世界。感谢木心,感谢陈丹青,在2016的年尾让我有过如此庞大丰盛的文学盛宴。于2016年12月30日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1/18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