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叹优美句子赏析,壶口瀑布优美句子赏析推荐阅读:
1. 千年一叹优美语段的摘抄及赏析,十句
千年一叹,一叹千年
历史,每每重拾,都会有一份挥之不去的沧桑感,多少个王朝,多少个轮回,反反复复,一千年走一回,却有阵阵叹息传来,轻轻的,缓缓的,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中传来,也从恒河畔边传来.
当曾经的辉煌成了寂寞,当神庙已经破残,当人们开始遗忘,那阵叹息也只成了无奈,文明已经衰落,历史也开始褪色了.
翻开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苍凉,没有鲜明的色彩,没有繁华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时如今却衰落得如此彻底的古文明。
于是冒险开始,抵达希腊时他所见的只有狭小、陈旧和人民的闲散。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今天的希腊也就是在冷落中与世无争,闲散自如,而埃及却不同,它昔日的辉煌,几经割断,古文字无人能识,古文献无人能懂,本体文明几近湮灭,只有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和金字塔中可看到一点文明古国的样子。而古巴比伦遗址的复原,更让人语塞,他们铲平重建古城遗址,却连带着将那份强烈的历史沧桑感湮灭了。
文明的衰败也直接导致了当地人民的贫困,孩子总是让人心疼的,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学儿童,他们连字也不认识,可他们的祖先却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人。很小的孩子,本该天真无邪快乐生活,却硬生生地被与政治联系了起来,学校里教授的只是像“打倒美国,反对禁运”之类的口号。战争让许多孩子的父亲离开了,生活的重担便压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他们蜡黄的脸,深深的大眼睛,显示着他们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沉重。
河流是孕育古文明的基石,而在印度恒河边,却让我领略了前所未有的震惊。无数黑压压的人全都泡在恒河里,以为这样就可以将病痛治愈,还有长时间拥塞在河边等死的人,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骨灰撒入恒河。在恒河边,所能看到的是,人的肮脏,人的丑陋,人的死亡,就这样夸张的,都可以毫无节制地释放给他人,释放给自然。恶浊的烟尘全都融入了晨露,恒河彼岸上方,隐隐约约的红日托出一轮旭日,没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静上升。
《千年一叹》让我的思绪跟随着它横贯了几乎整个亚欧大陆,跨越了几千年的时光。听着李白的歌,寻着屈原的梦,探寻着中东古文明的辉煌,抚慰着西亚顾问名的伤痛,感受着南亚历史的喜怒哀乐。
“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它引导着我们踏进那个往昔的时空,去品位和享受其中的快乐,而同时也承受着这些辉煌文明不同程度的衰落的震撼。思索着我们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而生生不息的缘由,因为中国文化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正是这个本质,使它节省了很多靡费,保存了生命。这个以世界屋脊作门槛,以千年冰雪作门楣的泱泱大国,正以磅礴的气势矗立着,展示着它博大的精深的文化和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它深邃古老却又充满活力,在新的时代的浪潮中,它正以中华雄狮的英姿,震惊着全世界。
2. 急需,《千年一叹》中的好句子,十个以上
《千年一叹》,我感动的句子。
1.愚钝使人安定,小智使人慌乱,大智又使人安定。 ——36页 2.未知和无知并不是愚昧,真正的愚昧是对未知和无知的否认——58页 3.站在金字塔前,我对埃及文化的最大感慨是: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却不知道它如何构建;我只知道它如何离开,却不知道它如何到来。
4.金字塔至今不肯坦示为什么要如此永久,却透露了永久是什么。 永久是简单,永久是糙砺,永久是毫不弯曲的憨直,永久是对荒漠和水草交界线的占据,永久是对千年风沙的接受和滑落。
——72-73页 5.永久是对意图的掩埋,是把复杂的逻辑化作了朴拙。——73页 6.“一路枪口”——此时夜色已深,撒哈拉大沙漠的风,有点凉意。
(余秋雨的文字总能牵引我的情绪,看到埃及的悲哀,似乎那撒哈拉的夜风也吹进了我的心里,透着些许凉意,使眼睛发涩,总想去做点什么,挽回什么。至于要做什么,要挽回什么,我却又一无所知!这使那种悲哀一圈圈漾开,整个地笼罩着我,不知如何反应,不知如何去继续阅读。)
——P95 7.人类和古迹会遇到双向的悲怆:人类因无所敬仰而浅薄,古迹因身后空虚而孤单。——P102 8.只会流泪不会说话的巨大石像是感人的。
他们见过太多,要说的也只是“他们都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2623933走了”这一句。因此干脆老泪纵横,不再说什么。
——P103 ( 我想我其实也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不然的话怎么会读到“只会流泪,不再说话”便悲从中来,无法抑制的想要狠狠的倾诉一番。现在的我,强烈地渴望与我一样的知音,一个和我一样对《千年一叹》有着相同感觉的人 门农是悲哀的,他们无法再倾诉他们千百年来的孤寂,无法向人炫耀他们千百年来的繁华,无法向后代讲述古埃及文明的细枝末节,他们甚至无法向人们控诉后代的遗忘,他们再也无法悲怆地说“他们都走了”。
他们是累了,早已千疮百孔的心,即使如何被罗马人整修,也再也找不回那颗曾经闪耀着璀璨光芒的心,他们只能流泪,比一个被深爱着的丈夫抛弃的妻子还另人心碎的哭泣,比窦娥控诉天地的哭泣更另人心惊。他们无声地落泪,又再一次无声地见证这一代人世间的世态炎凉。
..) 9.一切都停止了。没有古代和现代,没有了文明和野蛮,没有了考察和推断,只剩下一种惊讶:原来人类只活动在这么狭小的空间,原来我们的历史只是游丝一缕,在赤地荒日的夹缝中飘荡。
——P109 10.两边危岩高耸,峭拔狰狞,猛一看,就像是走进了烤焦的黄山和庐山。天火收取了绿草青松、瀑布流云,只剩下赤露的筋骨在这儿堆积。
像要安慰什么,西天还留下一抹柔艳的淡彩,在山岩背脊上抚摸,而沙漠的明月,已朗朗在天。——P111 11.文明不太容易,真应该好好珍惜。
——P111 12.最恣肆的汪洋直逼着百世干涸,最繁密的热闹紧邻着千里单调,最放纵的游弋熨帖着万古沙漠,竟然早已全部安排妥当,不需要人类指点,甚至根本没有留出人的地位。——P115 13.金字塔和沙漠都拥有自己宏大的生命,现代人的艺术创造只有应顺它们、伺候他们,才能在它们面前摆弄一阵。
如果不知其间的地位悬殊,颠倒了轻重来胡乱折腾,可笑的一定是现代人。——P120 14.古代旅行者真正的痛苦,是无以言状的寂寞。
——P121。
3. 千年一叹 余秋 优美句段
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接通了香港的长途电话。台长王纪言先生问我有没有可能为这次旅程写一首主题歌。我在一两米直径的弹坑前徘徊片刻,便草拟一首:
千年走一回
千年走一回,
山高水又长。
车轮滚滚尘飞扬,
祖先托我来拜访。
我是昆仑的云,
我是黄河的浪,
我是涅槃的凤凰再飞翔。
法老的陵墓,
巴比伦的墙,
希腊海滨夜潮起,
耶路撒冷秋风凉。
你是废墟的泪,
你是隔代的伤,
恒河边的梵声在何方?
千年走一回,
山高水又长。
东方有人长相忆,
祖先托我来拜访。
我是屈原的梦,
那是李白的唱,
那是涅槃的凤凰再飞翔。
这首歌后来由腾格尔先生演唱,气势夺人,情意真切,令我满意,车队全体伙伴均已学会。
4. 《千年一叹》有哪些好词好句
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
谁都有千言万语,谁都又欲哭无泪。人折腾人,人摆布人,人报复人,这种本事,几千年来也真被人类磨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胆大包天的现代人,在历史和自然面前要懂得谨慎。再高亢的歌咏,怎么敌得过撒哈拉的夜风在金字塔顶端的呼啸声。
圣洁总会遇到卑劣,而卑劣又总是振振有词,千古皆是。最恣肆的汪洋直逼着百世干涸,最繁密的热闹紧邻着千里单调,最放纵的游弋熨帖着万古沙漠,竟然早已全部安排妥当,不需要人类指点,甚至根本没有留出人的地位。
月光下的沙漠有一种奇异的震撼力,背光处黑如静海,面光处一派灰银,却有一种蚀骨的冷。这种冷与温度无关,而是指光色和状态,因此更让人不寒而栗。
这就像,一方坚冰之冷尚能感知,而一副冷眼冷脸,叫人怎么面对?8. 其实,人折腾人的本事,要算中国最发达。五六千年间不知有多少精彩绝伦的智慧耗尽在这里。
9. 原来我们的历史只是游丝一缕,在赤地荒日的夹缝中飘荡。 10. 美,竟是这般寂寞与无奈 11. 我们要回去的地方已经很近,就在前面。
我现在想的是,我在离别之后才读懂了它。 离别之后才懂了它——这句话中包含着一份检讨。
我们一直偎依它、吮吸它,却又埋怨它、轻视它、责斥它。它花了几千年的目光、脚力走出了一条路,我们却常常嘲笑它为何不走另外一条。
它好不容易在沧海横流之中保住了一份家业、一份名誉、一份尊严,我们常常轻率地说保住这些干什么。我们娇宠张狂,一会儿嫌它皱纹太多,一会儿嫌它脸色不好。
这次离开它远远近近看了一圈,终于吃惊,终于惭愧,终于懊恼。 12. 恶浊的烟尘全都融入了晨雾,恒河彼岸上方,隐隐约约的红光托出一轮旭日,没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静上升。
我看着旭日暗想,对人类,它还有多少耐心? 13. 一种文明,能安顿个体精神已经不错,而如果能安顿群体性的政治智慧和社会理性,则就更好了。 14. 大地所负载的精神流向,比它所负载的其他一切都更难判断和预见。
但我们已经看到,大地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决定力量,那么,就让我们先来阅读大地。 15. 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因此那些答案也是值得怀疑的。
16.金字塔至今不肯坦示为什么要如此永久,却透露了永久是什么。
5. 谁知道《行者无疆》或《千年一叹》的精彩语段
《千年一叹》的精彩语段:
什么是荒凉?首先不在于自身形态,而在于通达的艰难。
我捧着你们的香烟星火远行了,敬祈保佑。
飞机追着夜色走,只怕被黎明赶上,于是十几个小时全是黑夜,等到不想飞了,一停,黎明和雅典一起来到。
必须把自己的名字签写在希腊文明的肌肤上,但即使是遗址,也必须低头小写,如对神明。
一个坟墓牵连着一串故事,盲诗人的歌声慰抚着无数亡灵。
太多的征战,太多的杀戮,最后连王城也沦落为一个堡垒。
世上的古城堡大多属于战争,但其中有白分之一能进入历史,有千分之一能成为景观,有万分之一能激发诗情。
真正有意义的是保存痛苦。因为只有痛苦,才能把衰败的过程延缓,甚至是在衰败之后种下复兴的希望。
现在既然功能废弃,狰狞不再,那就让它成为景观,不拆不修,不捧不贬,不惊不乍,也不洁者它们说多少历史、到多少沧桑,事情已经过去,大家只要海边钓鱼、闲坐、看海。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终结,痛苦是悠闲的代价。
闲散是健康的结果,但过分闲散则会损害健康。
6. 求余秋雨散文的赏析包括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
《借我一生》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还描绘了记忆中文革时“大揭发”、“大批判”的整人模式……从前辈到自己,作者以平实、真实的记忆组成一部文学作品。
“我历来不赞成处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家太激动,但写这本书,常常泪流不止。 ” ——余秋雨语 《中国之旅》 从遗址看,这个被称为上京龙泉府的渤海国首都由外城、内城、宫城三重环套组成,外城周长30余里。
全城由一条贯通南北的宽阔大道分成东西两区,又用10余条主要街道分隔成许多方块区域,完全是唐朝首府长安的格局和气派。 《文化苦旅》 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行者无疆》 行者独步于遥远的旷野, 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处处的难题, 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任, 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 为后来人度步出一往无垠的疆土 《千年一叹》 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余秋雨在千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 他们一行人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
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 在“千禧之旅”即将结束之时,作者写下这样的一段话: “四个月冒险奔波,天天都思念着终点。
今天我们到了,回头一看,却对数万公里的尺尺寸寸产生了眷恋。那是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从今以后,那里的全部冷暖疼痛,都会快速地传递到我的心间。”
《霜冷长河》 惊人的安静,但这种安静使它成了一条最纯粹的河。 清亮、冷漠、坦荡,岸边没有热闹,没有观望,甚至几乎没有房舍和码头,因此它也没有降格为一脉水源、一条通道。
它保持了大河自身的品性,让一件件岸边的事情全都过去,不管这些事情一时多么重要、多么残酷、多么振奋,都比不上大河本身的存在状态。 它有点荒凉,却拒绝驱使;它万分寂寞,却安然自得。
很快它会结冰,这是它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休息时也休息得像模像样…… 《寻觅中华》 系统地表述了作者从灾难时期开始一步步寻觅出来的中华文化史。 任何一部真正的历史,起点总是一堆又一堆的资料,终点则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感悟。
这是一个人心中的中华文化史。
7. 余秋雨《千年一叹》简介
千年一叹》是余秋雨先生的又一力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一本日记。在千年之交的时候,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这本书完全记录了四万行程中的经历。在本书中,作者以感伤、厚重而平实,却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了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文明的衰落,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对比中又逐渐找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
先生在自序中说:
“不仅仅是荒原。荒原深处有断壁废堡、幢幢黑影、闪闪目光。硬说自己没有恐惧,是不真实的,但我的恐惯有一大半被震惊所掩盖,震惊人类文明的巨构崩坍得如此凄凉。它们究竟是如何崩坍的?历史书提供过一些猜测性的答案,多数山是大而化之、语焉不详。其实,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因此那些答案也是值得怀疑的。不必怀疑的是结果,衰草瓦砾,承载着一个个从古到今的灾难。
我们甘愿在毫无保护机制的险境中去面对这一切,就像脱去手套去抚摸它们的伤痕。
这种抚摸经常会引发苦思:作为我们的生命基座,中华文明也伤痕累累,却如何避免了整体性的崩坍?这种避免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哪些代价是正面的,哪些代价是负面的?过去的避免能否担保今后?
更重要的是,现在世界上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过多少时间,会不会重复多数古代文明的兴亡宿命?
整部日记,都贯穿着这种疑问。”
8. 谁能帮我赏析余秋雨《千年一叹》中《迷昧与保守》这篇文章
余先生在《迷昧与保守》一文中渐进式的剖析了文明的衰亡原因,他认为文明是在宗教迷昧和保守中逐渐失去生命力的。
“宗教战争是一种精神扫荡,专选别人的文明开刀。”宗教的起因是人对自身、群体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反思,它总以一种善的面目开端,但在发展中往往陷入宗教狂热的泥潭之中,以致成为文明的刽子手。
当手捧可兰经的勇士一次次的毁灭异的城邦,当十字军的骑士们在阿拉伯半岛上攻城拔寨,当北爱尔兰至今还处在宗教仇视的流血之中时,我们不得不感到惭愧。扭曲的宗教意识只是某些人暴力行为的助推剂,其他文明在他们眼中也只是邪恶的化身。于是,暴力代替了原始的教义,流血成了宗教极端的祭品。
其实,宗教本身只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本身并不排斥文明,相反,它们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文明不可或缺的一种资源。“阿胡拉”是古波斯拜火教的神灵,它是居鲁士和大流士这两位伟大君主的偶像,也只独特的古波斯文明的信仰基点。释迦牟尼在菩提迦耶悟道后,西行二百公里来到鹿野苑传道,最终开创了佛教及佛教文明,后来经法显、玄奘和其他的传播,遂渐成为影响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可见,任何文明都要有一定的信仰依托,而宗教往往成为了这种依托的载体,文明失去了宗教的维系将很难延续,但宗教的极端认知又往往成为了其他文明的灾难。既创造、又毁灭,这似乎是一个悖论,怎样寻找这之间的平衡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反思的。
印度莫卧尔王朝的皇帝阿克拔曾想创立一种吸收各宗教优点的新宗教,为此他分别娶了信奉印度教、教和佛教的皇妃,并召开过各宗教平等参与的联合宗教会议。这位皇帝关于宗教间相互包容的梦想也许到今天也还是一个梦想吧 ……
“文明衰落的另一个自身原因,是保守。”
“当主体文明不再具有创造力,那么,只要特殊的保护因素一旦失去,就必然会让位于底层文明,原始文明,就像印度在戒日王之后便出现了佛教渐渐让位于印度教的势头。”
文明一旦被创造,它的继任者就越来越珍惜它的过去,但当背负了太多的文明包袱时,它本身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变的越来越脆弱,外表似乎光鲜美丽,但内在的脆弱性使它已失去了健康文明形态的坚固外衣,外力的些许碰撞都可能击碎它的外表。
古埃及文明似乎比其他文明都早熟,但这种先动优势最终却使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原有的文明一次次的被洗劫,文化的根源在断裂中失去了基础,留下的只是法老们巨大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久久的矗立在沙漠的砾风之中。
尼罗河滋养了那里的人们,使他们创造过前所未有的辉煌遗迹,但建造这些遗迹的巨大耗费却侵蚀了这个国家的财力,由此带来的统治者对文明的过度自信和文明保守主义使整个古埃及陷入了封闭之中,并最终在缺少创造力的基础上陷于没落。
过分的外向性有时也会对文明有害,创造性有被其他优势文明同化的危险,但不管怎样,保守永远导致不了文明健康的新陈代谢,如何在开放中寻求一种合理协调的文明发展状态,是每种文明都要面对的难题。
文明好比是一个生物体,有效的光合作用,即创造性,是生命体维系的原动力,保守的心理就像黑夜一样使文明得到休整,失去了光合作用,生物体就要死亡,过分的光合作用给机体带来副作用。所以,如何在这之两者间找到平衡是生物体健康的关键。
法老们的后裔仍在尼罗河西岸封闭的过着属于他们的生活,希望在新的世纪中,他们能走出那条河岸,走出他们祖先生活了千年的土地……
中华文明的传承性使我们对文明的记忆能清晰的表现,也使它的优缺点能更能被我们所审视。相比于其他古代文明的断裂,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可以在很好的文化基础上进行文明的延续,同时我们又是不幸的,因为我们固有的文化往往成为我们进行文明更新的枷锁。怎样定位?怎样在原有文明的基础上建立协调发展的文明观?这都是新世纪国人的挑战。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2/18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