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部金融史2:天下之财》读后感1000字
一周前读完了《中国是部金融史》的第一部,觉得不够过瘾就紧接着读完了这本书的第二部。这本书继续将古代中国清代之前的全部金融制度试错尝试梳理完毕。
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在第一部记述的宋以前的尝试中,历代最高统治者均以“均田制”为最高的施政理想,并未过多考虑商业的价值,可惜各种尝试均以不如人意的结果而告终。宋代是第一个不企图在土地制度上牵制封建官僚的王朝,而是替代以发展商业为途径来解决国内庞大的“失业人口”问题,通过限制官僚进入工商业来避免大范围流民出现的可能性。
万分可惜的是这种通过限制政府官员经商来保护脆弱民营经济的做法最终还是被神宗朝的王安石给打破,借由“变法改变宋政府积弱现状”这个口号,王安石打开了宋官僚插手经济捞钱的阀门,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同时还引发了恶性党争等一系列负面后果,实在让人唏嘘。这实在与传统历史教科书上对王安石变法的解释大相径庭,却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警示:一般口号喊得越响越冠冕堂皇,其背后隐藏的真实目的就越为不堪。
宋代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政府试图用发行纸币的方式去弥补宋代铜钱匮乏的局面,然而最终由于政府滥发纸币造成信用奔溃,从而证明了再强大的政府也无法违背经济规律去乱用货币政策。
元代短暂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滥发纸币捞钱的历史,这种错误的货币政策与其短暂的王朝寿命相一致。
到了明朝,社会底层的生活则更为不堪。一方面明朝整个时期纸币信用都处于破产状态,而银本位制则被动地逐步地被确立起来。另一方面,明朝皇帝错误的治国思想以及官家豪强对小农和个体工商业者的掠夺使得帝国经济在无法走出“皇权-封建官僚-小农”的怪圈的同时,也由于银本位的确立而受到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活动影响,导致明朝后期在内忧外患下表现得极其脆弱(银钱流入渠道被迫中断,开始钱荒,无力应对内在战争),并逐步脱离世界一流强国的梯队。
这两本书给到世人最大的两点启示是:1、无论个人还是政府均不能无视经济规律去从事经营和治理,这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发展的最基本前提。2、财富取自于天下所有的财富创造者们,如若统治者只想着聚敛天下之财为己用,则天下的财富只会萎缩。如果统治者们都能如汉文帝,宋仁宗一般允许普罗大众去最大程度拥有财富,则天下之财会自行积累充盈。多学习大英帝国管理其殖民地的方式:不统治,而是替代以培育殖民地市场,这才是最高的管理智慧。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2/19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