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读后感_700字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读后感700字

读此书,深感是有史以来阅读的极致,为了阅读而阅读,因此书评有二,今之先如此而已也。深感没有厚重的历史背景读起来着实困难,也是基于高中零星的记忆,来妄加一二。印度佛教自兴起至衰落,前后约一千五百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为早期佛教时期,也称原始佛教时期,此时的佛教正是此书所介绍的原始佛教思想,后出现的大乘佛教称这时的佛教为小乘佛教。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为部派佛教时期,公元1世纪以后,为大乘佛教时期,这是基本历史脉络。

第二点,为什么唯独在印度地区出现了佛教思想,我想引用南怀瑾先生的观点说明一二,先生用四点概括出古印度人的思想渊源和文化背景:其一,因地理环境与天然气候的殊异,古印度人喜欢醉心思维,骋志高远;其二,婆罗门教与普及的宗教思想业已根深蒂固;其三,自古倾向于出世思想,以求净化身心,并将林栖遁世视为人生最大享受;其四,思想高远偏向虚幻,缺乏人本主义的思想体系,这也导致其阶级划分森严,贵贱等位悬殊,连宗教信仰的平等自由都无法得到。正因为这样,推崇众生平等的释迦牟尼应运而兴。出身于刹帝利阶级的他以慈悲宏愿,创立佛教,截长补短,存优去劣,应化众生的美善精神,综理百代的文化传统,破除人间的阶级观念,指示人性的升华成就。

第三点粗浅地概括一下思想内容,此时的佛教教义与婆罗门教有大相径庭之比说 ,因为佛陀认为人人都是四大和合,五韵积聚,否定了婆罗门的特殊地位。认为人人集苦于一身,生老病死无人豁免,所以婆罗门、刹谛利也失去了他们优越的地位。尤其“四谛说”,在四圣谛面前,四种性人也平等,四种人皆悉平等,无自胜如差别之异。最后坦言,我之于本书,是为漫不经心的乱翻,也只能截取其中的断篇残障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2/19184.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