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毛泽东读二十四史》读后感_3500字

《毛泽东读二十四史》读后感3500字

今天,就以我粗浅的思维角度来解读一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从何而来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观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辩证的基础,指明了被压迫阶级(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摆脱精神奴役的出路,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工人阶级(简单来说就是思想觉悟和打破资产阶级的剥削劳动者的精神束缚和思维枷锁,比如统治者用神权“教天主教”和阶级优越性来压制底下阶层劳动人民的反抗)具体来说,就是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专政的摆脱资产阶级剥削广大人民群众,人人都享有社会平等权利的国家体制。所以,马克思就用解放世界广大人民群众劳动者的思想觉悟作为精神导师,指明了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方向而编写了《资本论》。

但是,《资本论》只是结合当时社会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普遍现象和矛盾所写的一本书,是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简单来说,就是只能解决当前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矛盾斗争出现的问题所用的解决办法。而一旦当广大劳动者人民群众工人阶级从资产阶级手里夺取了权力,后续跟进的包括新的国家建设、经济发展方向等就出现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马克思的方和经验论就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所以,当时“列宁”靠马克思思想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后,在建设新的国家政府机构体系中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棘手的新问题,而在探索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总结了解决当时出现的“拦路虎”新问题的方法,就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础上,诞生了新的列宁主义思想,简称马列主义体系)

由于马列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构造庞大而复杂,必需要具备有大量丰富理论、历史、经济学等知识作为基础补充才能完善发展起来。(就是说必须要有广博的见识和实践才能完全消化吸收,否则就会“断章取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导致一知半解走了偏差远离大道走了歪路,可以理解为左派和右派)

所以,后来的列宁之后的继任者: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等人就是因为缺少大量理论、历史、经济学等知识作为基础,在实践过程中剑走偏锋逐渐远离马列主义思想体系,最终导致前苏联的瓦解。

以上基本就是马列主义思想在前苏联的兴衰历史,下面我再来说一说毛泽东思想体系。

毛泽东早期思想从探索宇宙的“大本大源”入手,进而从维新派、激进民主派等众多思想流派中接受有益的东西,最后完成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简单来说,毛泽东就是在阅读了大量丰富中国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开拓眼界视野扩阔提高了自己的思维空间层次,并通过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过程中得到的宝贵经验进行不断的批判吸收,最终在“栽跟斗”和解决困难总结得到的经验教训形成适合建立中国无产阶级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体系)所以,就称之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在形成适合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历史前,经历了王明、博古等左倾冒险经验教条主义(简单来说,就是天真无知和不切实际,照搬苏联建国沿用的套路方法,不顾中国的实际情况冒险进攻资产阶级集团的力量最稳固的大本营中国“大城市”,致使导致起义军大量人员伤亡牺牲,最后被追着逃跑。还有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沿用苏联的战斗方式经验,不按照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照搬套用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放弃根据地转移)

以上就是说,别人成功的经验不可复制。这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经验进行批判和吸收,形成适合自己国情的方法,用一句成语来总结就是:“与时俱进”。

而我曾经说过,因为毛泽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他有个好坏掺半的习惯,就是遇到棘手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拼命读中国历史,试图从中国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寻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这就跟我上面总结的经验教训说过,很容易同样会犯了“经验教条”主义的错误。

比如在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不根据实际情况,以为深入敌后牵制大部队,冒险让刘邓大军挺进到处都是山区的大别山,不但导致不利于刘邓大兵团作战,还因为没有后方粮草弹药的补充以及伤员的安置,致使刘邓大军被蒋介石调集重兵围剿跑出来,军队减员一半,战前缴获的大量大炮和重武器全部都丢弃。(而之所以鼓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大局意义,是因为当时邓当权标榜功绩需要而已)

后来,毛泽东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想让粟裕和陈毅继续第二步战略大跃进“渡江南进”跃进毫无后方补给作战“跃进江南行动”这是比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走得更远更冒险的行动。还好当时粟裕根据自己多年的在敌后方游击失败的经验教训,三次“斗胆直陈”毛泽东领导中央军委小组,还有直接面见毛泽东,最终结合实际情况和过去经验教训艰难地说服毛泽东,才有后来粟裕指挥的的淮海战役60万围歼的80万军队(题外话:后来邓当权后,为了巩固军中地位和树立威信功绩,把淮海战役说成是邓自己一手策划和指挥的,所以就有了谭震林气愤地骂“贪天之功之尤”的由来)

以毛泽东领导中央军委,同样在遥远指挥徐向前带领的西路军远征马步芳等军阀的时候,犯了不切实际,不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地理环境、敌强我弱的对比状况,要求西路军通过电台一切按照远方的中央军委部署的方针来作出军事行动。致使最后西路军在一再延误了最佳作战和逃跑时机,最终被马步芳等军阀调集重兵全面围歼,导致红军最强的红四方面军几乎全军覆没(但是最终这段历史基本被轻描淡略过了,所以,大多数人只知道西路军惨败结果,而不知道具体失败的原因)

后期毛泽东在建立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由于马列主义思想体系只能解决眼前的历史矛盾和经济发展问题提供宝贵的经验,但是当时中国的国情又区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包括苏联)所以,这就是毛泽东不断阅读大量中国历史,希望从中国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找到解决当时问题的方法。在前期中国计划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照抄套用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苏联成功的经验复制过来,可以避免中国自己少走很多弯路,更快发展起来)

后来,中苏交恶后,苏联撤走大量专家和搬走大量机器后,中国就只能靠自己来发展经济。由于没有了苏联工业化的这个指导老师,又因为中国是一个从几千年的农业国家花了十几年才转变成为初步规模的工业化国家,这就导致底子基础差,再加上突然失去了苏联老师的指导,没有了可持续探索的成功案例,只能靠自己瞎子摸象,一切靠自己(用老邓后来说的,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也是后来的大炼钢、大跃进兴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时候,遇到了难题,而后来毛泽东开会多次沿用中国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来开会发表谈话,鼓励中国官员在失去苏联老师的情况下,自己更新摸索学习中国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如何解决难题。

至于后期“文革”大量官员被批斗,恐怕跟《毛泽东读二十四史》这本书作者说过,毛泽东非常喜欢“司马迁”这个人物,认为人需要经历过磨难和打击后,才能成就一番丰功伟绩的事业。所以,毛泽东用意是在敲打当时政府高层官员的官僚作风问题上,希望通过挫折和打击教育中让他们成为合格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官员,所谓:百炼成钢,就是这个道理。但是,毛泽东在晚年就犯了照搬历史经验教条主义的错误,忘记挫折磨难有时虽然可以令人成长,但同样都可以毁灭一个人的人生。因为,司马迁这种从逆境挫折中,能够百折不饶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的“极个别”,大多数人都在挫折磨难中翻不了身的,这恐怕就是文革政府官员和知识份子最终大多数悲剧收场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最优秀和最差的能力,而毛泽东在历史政治战略思想可以说是出类拔萃。但在经济发展改革变通的环节上来说是毛泽东最弱的地方。

所以,大家在读历史的时候,也要了解到毛泽东也不是神,不是无所不能,他只是伟人(跟唐太宗、汉武帝、朱元璋一样)晚年都有犯错的时候。

以上跟大家说了这么多,最后我坦白一下,其实我是没怎么看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原因是我懒而且还看不懂。哲学政治是我最差的科目,至今我连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什么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都还没搞清楚。所以,发表了以上观点,纯属是我本人“扯淡”,各位看完就把这篇文章都忘了吧。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2/1927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