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孤独的旅程》读后感2100字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随想
和大多数人一样看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书名,我想我大概是那种超级喜欢胡思乱想的人吧,总是隔三差五的自我询问“生命的意义”“时间的形态”“平行时空理论”这些类似哲学的问题,之所以定义这些问题是“类似哲学”,是因为我并没有接触过正规的哲学学问。于是看到“生命”“孤独”“旅程”这些文字时我翻开了它,我希望我能看懂生命的真实面貌,孤独的真实形态。然而看书的过程中我却时常忘记这一目的。
看这本书时我时常是以看日记的形式来看这本书的,因为第一篇文字就写着“日记,就记梦……”且每一篇文字都有标注书写日期。但其实这大概只能算半个日记吧,日记因为它每日都记的特性难免有流水账的情况,而这本书除了像日记一样记录了作者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把不同时期的完整的作者呈现在了读者眼前,还收录了作者写的一些序,虽然这些序也体现了作者的不同思想。
读日记其实大多时候都是简单的,但是读完这本书却一点也不容易。这不容易不仅仅是指阅读过程中这漫长而又短暂的九个半小时,还包括了人生境遇不同以及阅历不够导致的时常理解上的短时困难。这本书几乎贯穿了作者的整个写作生涯,一大半的人生。生命中发生的事,遇见的人,交过的朋友,生活的阅历,人生的思索都涵盖其中。其实这本书的很多篇章我都是看过之后又复看一遍的,然而就算这样,直到把这本书看完我也不敢说关于这本书还有这本书背后的人我读懂了多少。
每个人的作品,不管是文字,书画,摄影还是其他背后都多少藏着点什么,或许是他的思想感悟,或许是他的人生经历,要读懂他的作品得先了解作者本身,而读懂作品同时也将加深了对作者更深层次的了解。
记得作者《海风山骨》里写过这样的一段文字“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画如其人。其实这话是从事的文、字、画达到了一定程度后方可讲的。只有在达到一定程度上了,手里的钢笔和毛笔才能与人合而为一,那么,人是什么人,文字就是什么文字,书法就是什么书法,绘画就是什么绘画。我的体会是,我有我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于世界对于人生的观念,我有我的审美,所以,我的文学写作和书画,包括我的收藏,都基本上是一个爱好,那便是一定要现代的意识,一定要传统的气息,一定要民间的味道。重整体,重混沌,重沉静,憨拙里的通灵,朴素里的华丽,简单里的丰富。”大概也是相通的意思吧。
看书的很多时候我都在想,为什么作者要用《生命是孤独的旅程》作为这本书的名字,一开始我总觉得这名字和书的内容并不相符,但是看到后面作者为自己那些书写的后记里描写自己写书是的那段经历时我才开始有所明白。
尝试过文字创作的人应该都能明白文字创作的过程其实是极其痛苦和孤独的,故事人物塑造不断的推翻修改,人生经历的不断咀嚼研磨,以及旁人的不理解,自己的自我否定和质疑……这些不仅仅脑力的消耗,对耐力同样也是一种考验。
直到完全看完书时我才明白为什么简介里要写“只有接纳且拥抱孤独的人,才能看清真实的自我,在沉思中找到人生的前路。孤独会让你活得更加清醒而坚韧,逐渐穿越迷茫,变得越来越强大。贾平凹先生以平易朴实的笔触,写其生活中的所思所感,所见所历,既有对过往生活的追忆,也有对亲友的怀念,对故乡的留恋……字里行间,遍陈生命中的孤独、苦痛与真实。生命是孤独的旅程,孤独是生命的答案。读完贾平凹先生的这本书,你恍然如悟:只有历经孤独的人,才能活出人生的真正滋味。”贾平凹先生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与文字在一起的,他的生命是与文字在一起的,文字给了他的孤独,而孤独也回馈给他对人生更透测的理解。
虽然这本书统计花费的时间只有九小时三十二分,但实际上我却整整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中间很多次我都想换成其他书读,但是却一直努力克制自己必须专心读完它,因为我知道一旦放弃我要再想读完它就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了,而这本书的深度及厚度是值得我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读的。我想它应该是我目前为止读书笔记最多的一本了,但是仍然有好几次看到一些特别有感触的文字我都想要记录些什么,可是真要提笔来写却又发现无字可写。以自己浅薄的学识和简陋的见闻实在是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愫,于是只能作罢,仅以红线标注。
记得作者在《说宋艳刚的摄影》里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同任何艺术一样,在掌握了其技术后,作品的高低就看作品的背后是否站起了人。没有站起人,那姑且不论,既是站起了人,这人的能量如何,格局如何,投入的情感如何,就分出了作品的优秀和平庸。”优秀的作者不一定能写出优秀的文章,但是优秀的作品背后必定站着一个优秀的创作者,而每一个优秀者都必定经历过一段孤独的生命旅程,因为只有历经孤独的人,才能活出人生的真正滋味。
至于孤独,借用简介的一段文字来解释——“人人生而孤独,相比于快乐与喧嚣,孤独总是如此绵长而深切,让人无助又彷徨。然而,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惧孤独。只有接纳且拥抱孤独的人,才能看清真实的自我,在沉思中找到人生的前路。孤独会让你活得更加清醒而坚韧,逐渐穿越迷茫,变得越来越强大。”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2/19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