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乌合之众》读后感_1100字

《乌合之众》读后感1100字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群体心理学。

作者主要依据十九世纪法国的,例如拿破仑时期,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一些看似杂乱没有联系的事情,分析群体的心理变化以及他们在这些历史大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

这些事件表明,一群人分散的时候可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的理性,做出服从自己意愿的决定。而一旦被群体裹挟,成为群体的一份子,把群体的那个看起来或高尚或愚昧或可笑的宗旨当成自己的目标后,在做决定的时候智商起到的作用会明显下降,甚至是忽略不计,直接跟随群体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与我们普遍认知不同的是,作者认为群体的领袖在做事情的决断的时候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群体需要领袖,需要有一个带领他们的核心人物,但这个人往往只能跟随群体的意见调整自己的决策方针,顺大势而为,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群体往往收到“暗示”的影响巨大,不管这个“暗示”合不合逻辑,有没有道理,只要成了气候,群体便以强大的执行力去推行,无论中间遇到什么阻挡,都会被毫不留情的推平,就如同受大革命的思潮的暗示,雅各宾派打着自由平等的旗号却干着大肆屠杀的事情,对不符合本派别宗旨的“自由平等”同样毫不留情,直至自己被其他打着同样旗号的群体所推翻。

群体的思考能力欠缺,但执行能力却很强,当一个群体目标形成后,摧枯拉朽的力量往往能让他们达成目标。

群体的宗旨往往不会很复杂,因为需要各个阶级的人都认同,需要裹挟的人越多越好。领袖的地位往往不是来自他们的理性,而是来自他们的声望。并且群体的领导人通常不是那些逻辑清晰、思路明确的人,而是一些感染力极强、能煽动人们情绪的人。故而演讲有时候逻辑很混乱的罗伯斯庇尔能领导雅各宾派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占据主导地位,而大文豪雨果在上议院的演讲却没有多少人听的进去。

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和作者自己的偏见,本书对妇女和儿童,以及拉丁裔民族带有明显的偏见。作者认为妇女和儿童不应该具备选举权,虽然这符合他那个年代的观点,也是那个年代的事实。

就像我们现在认为年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具有选举权一样,谁能说的准这种观点在将来不会成为一种偏见。谁知道将来会不会有十八周岁以下的少年甚至儿童中出现一些政治觉悟高,参政议政意识强的公民组织一场少年和儿童也应该有选举权的运动,或者界定什么样的少年和儿童应该具有完整的公民权的运动。

另外,作者一边强调“暗示”在的发起和行动中很重要,一边又强调群体中领袖的作用极其有限,这似乎有些矛盾。诚然,领袖很有可能顺民意而为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是民意的“傀儡”,但是,影响群体很深的那些“暗示”也大部分都是由群体的领袖所释放,他们依然在起主导作用。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3/2034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