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面纱》读后感_1800字

《面纱》读后感1800字

2018.1.24《面纱》

生性活泼的凯蒂和性情孤僻的沃夫特结为夫妇。作为丈夫,没有人比他爱得更谨慎。在多数男人把与妻子的相处看作习以为常的权力时,他却把它视为一种恩惠。在爱情这条道上,他一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要是给他机会去做一件她懒得做的事,那简直就是对他的恩典。他总是极有礼貌:她走进房间,他会站起身来;他伸手扶她下车;如果偶然在街上遇见她,他会脱帽致意;当她离开房间时,他会殷勤地上前为她开门;他从来不会不敲门就进她的卧室或起居室。

如果说张爱玲的爱是低到尘埃里的卑微,那沃尔特的爱更像是一种察言观色式的单恋。

很难想象,与这样的男人共度一生是种什么样的感受。在结婚之前,凯蒂就发现他(沃夫特)身上不具备快乐的品性。婚后这种品性似乎愈演愈烈。

一场热闹的聚会里,他永远是最沉默的那个人。以至于后来,凯蒂只要稍微结识一点人就会发现,他们比自己的丈夫有趣多了。

于是,婚姻内,她和(有妇之夫)汤森相恋。由于他们太过贪恋这种感觉,以至于被沃尔特发现二人的秘密。

自此以后,凯蒂再也见不到他那深情款款的眼神了。那个当初羞涩孤僻男人在遭到背叛后,一时变得更加令人捉摸不透。他设计让她看清汤森虚伪的面目,直面残酷的幻灭;另一方面,他为了报复她,逼迫她同他一道前往湄潭府(霍乱丛生)。

白日里,他在实验室忙活他的研究,直到晚饭时间才会回家。期间,二人几乎没有眼神碰撞。

起初,凯蒂无法想象他会为了报复她,竟然想到这种同归于尽的办法来惩罚她,她恨他。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以到修道院走动,在那边,她被一群无私的修女身上散发的那种近乎于信仰般坚定的存在给打动了。

于是,凯蒂决定留在修道院帮忙。那些日子里,她发现这里的人对沃夫特赞不绝口。无论是修女还是院长,无不表现出对他的敬重。

她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所有的人都高看他,除了她。人心到底怎么回事?竟让你鄙视一个男人,只因为他爱你。

也正是在修道院里工作的时候,凯蒂开始一次次叩问生命的意义。有那么几个瞬间,她觉得自己和沃夫特就像是河流中的水滴,这两滴水相对而言是那样独特,但在旁观者的眼里,不过是河流中无法辨识的组成部分。

她不明白为什么沃夫特就不懂这个道理,在这个霍乱随时能要人命的地方,他就不能暂时地放下两个人之间的恩怨试着原谅她,让自己更好地活下去?

她觉得像她这样无关紧要的人,实在不值得沃夫特在忙碌的时候因她分心。

她希望他能原谅她,不再是为了她的缘故,而是为了他自己,她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恢复他内心的平静。

可沃夫特好像故意跟她作对似的,或许他实在是太伤心欲绝以致于无法原谅妻子背叛他的事实。

但是谁又能想到,这个最初一心想置妻子于死地的男人最终自己先一步离世。

当然,也没有人知道,沃夫特究竟是自己不小心感染霍乱,还是实际上拿自己做实验。

在临死之际,凯蒂争取了和沃夫特单独相处的几分钟。她想央求他原谅她,不是为了她自己,而是为了消除积留他身上已久的怨念,好让他更轻松的离开。

在他弥留之际,她反复说着些忏悔之类的话,沃夫特一味地盯着墙壁,临死前只说了一句话:“死的那个是狗”(那是哥德史密斯的《挽歌》里的最后一句。)

注:《挽歌》是哥德史密斯(1728-1774)创作的一首诗。大意是一个好心人领养了一条狗,起初相处融洽,突然一天狗发疯咬了人。大家都为即将死去的好心人哀叹,但是人活了下来,“死的那个是狗。”

善良的人终究会活下去,因为他们找到了信仰般坚固的存在,那是一条通往内心安宁的路。

得知妻子出轨的沃夫特,一反往日对她热忱的爱慕,像是一条恶狗一样,展开了对她的报复。相反,最初做了错事的凯蒂,却在霍乱盛行的湄潭府里找到了归途,整个过程中,她始终想让丈夫原谅她,缓解他久负于身的怨念借以让他更快乐、更轻松地工作、生活。

这也应了故事中沃丁顿说的道:‘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但谁能说清什么时候会出现转折点?追求柔慈之人会如小孩子一样平和。柔慈为进攻者获取胜利,为守卫者求得保全。战胜自己的人最为强大。

回顾整个故事:从沃夫特最初对凯蒂热忱的爱慕到复仇中人性的丑陋,再从凯蒂先前出轨的丑事到之后她竭力消除丈夫身上怨念的善意,整个事件本身就是一个“道”。

最后,借用歌德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3/20443.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