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商君书》读后感_3000字

《商君书》读后感3000字

商鞅时代的秦国,周室无暇顾及其他分封诸侯国,诸侯国之间又是谁都瞧不起谁,相互之间还经常为了争夺地盘相互厮杀。孝公看在心里着急得不得了,指不定战火哪天就烧过来了,杀人不是剁肉一样?杀人不是踩死一只蚂蚁?肉弱强食的年代只有靠拳头说话,自身这点儿实力,早晚得完蛋。秦孝公把这些看在眼里之后,有三点认识。1、冷静思考未来。2、坐山观虎斗,消耗强国之间实力。3、需要人才。权衡之后,孝公求贤若渴,广招四方有才之人,于是一个集胆识、魄力、慧眼于一身的政治人物开始出场。文中详列了商鞅治国理政的思路和想法,有些在今天依然不过时,在理出每一章的一小句话后我再以今天的环境小感慨一下,说得不对的地方,大家批评。
文集中共感慨的有24个小题目,我分别列一两句话作为展开。(并不是最重要的一句话,而是其中一句稍短(篇幅不宜过长。),比较好理解,内容比较贴合当下社会或者足以令你我反思的话。上班期间做的记号,也许意思表达不是特别清楚,下班没有太多杂事,意思也许能稍稍明白透彻一点。
1、《变法》篇。
孝公: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较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
商鞅: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虑与始,而可虑于成。
A 、孝公作为一个诸侯国的领导者,做一件事情有顾虑,拿不定主意,非常常见,领导也是人,他也有七情六欲,领导跟普通人区别也不是太大。高明的领导呢,自己先权衡一下,会不会被人骂?会不会危害到自己?显然孝公是具备了。
商鞅在听了孝公的顾虑之后,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疑行无成, 疑事无功。
于我们是不是这样?我今早去跑个步呗,哎呀,被窝好暖和,外面好鸡儿冷哦!过几天元旦了,要不要买点儿啥?身上没现金了,还要步行好远呢。下个月有总部领导过来检查,我还有哪里没做好呢?某件事值不值得做呢?做了有没有给自己惹麻烦呢?……不想做某件事,总会有一大堆理由来作为借口。想做某件事呢,拖延症晚期恰好来临。
B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脑袋不怎么好用的人呢,找个扳手榔头,他黑灯瞎火的找,败眼睛不说,还紧到找不见,急得满头大汗,慌慌张张地;脑袋好用的人呢,什么样的房子用多大的钢筋,什么样的桥用什么样的波纹管来预收应力,他能够摸得八九不离十,所以你跟他做事配合起来就很轻松,一些还未发生的事情,后面你都能想到。可能我说偏颇了,这不在于脑袋好不好,而在于他的脑子里装过一些叫“经验”的东西在里边。
C、民不可与虑始而可虑于成。
我在成都租了一块地,准备找几个朋友一起种点花花草草,开个茶馆啥的。风继续吹啊!别相信他,他小时候偷过我家橘子,人品不可靠。风继续吹啊!你看他上班骑自行车,肯定是个穷鬼,没钱。……未来某一天,垮了,当初我真聪明,要是投钱进去了,怕是底裤都要遭人剥了,哈哈……;未来某一天成立集团了,我那个时候好瓜哦,要是投钱进去了,怕是个赚个零头这辈子也花不完,亏大了亏大了。(自黑,别太在意,方便大家好懂。)
2、《垦令》篇
A、 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民。乱农民无所于食而必农。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则农民必静。
可以说,这一条一直到今天都在困扰着我们的执政者,大量农民工到城里来,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什么技术专长,到城里来怎么办?所以到今天我们有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的区别,至于待遇就不展开了,方便列后面的观点。农民呆在农村有什么好处呢?1、为国家提供粮食(人头税)。2、种田技术年年提高。(同一件事)3、避免“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的贫富对比。4、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填饱肚子是件大事。(投其所好,乐观其成。)综上所述,穷苦人来城里几乎没有就业能力,怎么办?掂量自己斤两,哪里凉快去哪里。
B、 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则知农无从离其故事,而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务疾农,知农不离其故事,则草必垦。
种田的大叔,技术娴熟,看到田里没水了,他看看天,知道要下雨了,自己披着蓑衣去钓鱼了;那个不咋会种田的大叔呢,看到田里没水了,去渠道里挑点儿水到田里去,嘿搓嘿搓的挑过去,水灌满了,天下起了雨。没有离开老本行,这些套路轻车熟路,根本不需要人指点。
4、《农战》篇
A、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已巧言虚道,此谓劳民。
人人都想捞个官来当当,种田种的手起茧,开始寻思着搞点儿啥发财。
狗蛋!今天干啥呢?没事儿呢?
二娃子!你提个鸟笼干啥呢?王八家里今天娶媳妇,去讨杯酒喝。
狗蛋开始不安分了,王八的媳妇儿很漂亮的嘛,走,哥儿几个去玩玩……第二天衙门推出一辆囚车,胸前挂了个牌子!“犯狗蛋”。人没个正儿八经的工作,容易惹是非,这不是给官家找麻烦也给自己找不痛快么?挂个牌牌,见到老朋友脸往哪儿搁?所以说,现在的城市特别重视就业率,就业率的数字大了,治安犯罪的案子也多了。
B、故圣人明君者,非能尽其万物,知万物之要也。故治国,察要而已矣。
领导人不见得要熟悉每条街道通向哪里,每户人家有几口人,而是要知道这个地方的人需要什么?困难是什么?要害在啥地方?本源的东西要看得出来,别搞那种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锅炖一刀切,这种领导欠缺行政智慧。
C、凡治国者,患民之散,而不可抟,是以圣人作壹。
我在书中间提过,我觉得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人是不是到过中国或是熟读了这句话。害怕老百姓一盘散沙,没有精气神儿,邻里之间又不团结……这种状况,要是匈奴人打进来了,那还不是虎吃狼狼吃羊?所以要统一全民意识,拉个横幅,你们都要团结在某某周围,拥护某某领导……全民麻雀、全民砸锅卖铁大炼钢。
5《去强》篇
国为善,奸必多。国富而贫治,日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日重贫,重贫者弱。
管理问题,在于恶,太慈善了,脑壳活跃的人,总会给你找点儿小麻烦,这种日子不好过。
扶贫。贫穷究竟是靠自己来解决好还是国家救济好?结合现在现实情况,太能说明问题了。贫困户申请到救助了,村长高高兴兴牵头猪来,扛几包饲料来,党的政策好,给你增加点儿额外收入,这下好了,几包饲料吃完了,把人的口粮吃了。这叫国富民接着继续贫。同理,反过来推,才是符合人性。
6《说民》篇
用善,则民亲其亲;用奸,则民亲其制。
用好官呢,老百姓之间会非常和睦,那么社会就有了正常的温度;用居心叵测动机不纯的官呢,人们喜欢钻漏洞攀关系。我们的文化,若是能把“攀关系、钻漏洞”给堵死,再引入合理竞争,社会创新最少提高十年。有才之人堵在门外,国外回来的硕士生替人管理信息大门,人们戏虐这叫“知识分子型保安”。半年时间,自己走人,没有用武之地,在外干个兼职都抵得上管门的工资,那干啥?
对了,商鞅还有一个核心观点——重农轻商。按照他那个时代来讲,我认为没有任何问题。1 、没有多少手工艺品交换,无非就是贩盐或是水产品,而这就牵涉到官家利益了(东汉时桑弘羊《盐铁论》有论述过这个问题)。整体社会处在一个摸索阶段,那么优先把人的温饱解决,没什么大的瑕疵。他的这一观点被人攻击主要在于,谁该去种田?谁该享受奢华生活?那是在用现代人的观点来要求那个时候的人,说不过去。时代是有局限性的,我们今天的人也会有局限性。遇到不公你为何不发出自己的声音?遇到坑蒙拐骗为啥不发出自己的声音?监督在哪里?权利在哪里?你自己又具备了哪些能力?
我一句话,要别人尊重你,说话有人听,努力使自己变得有价值,你在这里没价值,换家公司,不行再换家,三家都不行那么就要件套检讨自己的原因。
算了吧,就写这么多了,多了我自己都不愿意看,留了个提纲,所以在表达上要稍微清晰一点,实在是太晚了,明天还要上班。
下一次争取写短一点。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3/20596.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