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1700字
首先,这是我第一次写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书评的“书评”。更像一份按照书的逻辑顺序,汇总的书摘,以及对于书摘进行的简评。
并没有对本书涉及的所有内容做进一步的整合和梳理,这将是我后续需要学习的功课。
其实驱动我写这篇内容的动力,是共读群每月一篇的书评作业。然而作为一名拖延症患者,竟然在25号才完成作业。对此……
第一章 如何对待时间
在文章的开篇,作者即抛出了第一个问题:如何对待时间。(根据不同的时间视角可以划分出五种人:积极过去视角、消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宿命论视角、未来视角。)按照这个来划分,我的生命中大概以两种视角为主:消极过去视角、未来视角,以谴责过去并强迫未来的自己满足自己过去的愿望和现在的愿望。换句话说我是一个爱抱怨、有拖延症的个体。但是偏偏我还天真的认为,生活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对自己要求过高。到此,我才明白,只是源于对于过去的不满足。生命在充斥着过去与未来,唯独缺少的是此刻。所以每到夜晚,都深陷当天无所作为的悔恨和奋发图强的未来中,失眠到三更。
作者引出了林德沃提出的对待时间的十条建议:生活在当下、严肃地对待时间、留意自己拥有的空间并享受它、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从现在出连接过去、并不完全沉浸于过去、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视未来存在于当下、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
长半衰期的事情,像是一条定义域从某点到正无穷的函数。若是完成某件事情,在其后的时间还可以或多或少的长久获利,就可以将其视为长半衰期的事情。知识、技能、思维模式、审美品位、反思总结、保持健康等这些都可以视为长半衰期的事情。
严苛的时间管理,有时会失去原本的意义(高效利用时间)。我们永远无法准确估计完成一件事情的准确时间,总会有突发时间打乱原本的安排。然而如果不能按照时间表上的计划准确完成事情,此时的愧疚感,更会扰乱我们的心绪。对此,作者提出“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每天更可以找到时间与自己独处,关照自己的身体与内心。
第二章 如何做出比好更好的选择
确定合适的标准。往小了说是完成事情的心理预期目标,往大了说更是行走于世间的处事原则。在这里,作者用了“格局”这个词,并从目标、眼界、信念三个角度阐释四种境界。(看不见、看自己、看天地、看众生)。并且提倡在现有格局的基础上,稍微向前一步。最终找到人生的终极目标。
找到人生更多种的可能性,如果有梦想,即便与现状冲突,也要思考更多的可能性。
设置新的思维框架:目标悬置、能力嫁接、特性改造、。
多维度加权考评。(受限大,仅适用于部分事例。权重难以设置,现实中隐含条件多。)
第三章 即刻行动
待完成事情过多会增加心理负担,且大事与小事都会造成心理负担。有些时候,如果大事实在难以立刻完成条件下,可以优先完成容易快捷的小事。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心理负担。但是具体实施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将自己的成果产品化,甚至可以进行“精益创业”。再此期间,需克服“过度准备、自我防卫、沉没成本”。
关于工作顺序的介绍:先构建逻辑框架,后填充细节。
第四章 关于学习
构建知识体系。这个可以借鉴主题阅读的方法。
知识技能化:写作、游戏化、涉及。其实归类来讲就是通过强调输出,来增加吸收度,进一步促进输入。这也大概就是目前社群分享火爆的根本原因吧,为了更好地将知识技能化。
第五章 修炼思维
在信息爆炸时代,对信息进行“断舍离”,尽量多思考。
锻炼表达能力。
善用工具:潜意识、流程图、思维导图、矩阵、清单……
第六章 优化努力方式
专注发掘自己的核心优势。
关于这部分,个人感觉可以借鉴《自控力》、《可以练习》。
第七章 创造成功,而非复制成功
利用好互联网资源。独立思考。坚持与众不同。不要为了社会认同做事。
哈哈,可以看出来,前面读的还是比较认真的,后面主要是略读。可以肯定的是本书是好书,汇总了较多自我提升的内容,且可操作性强。但是这本书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主要逻辑、前后关联度不强,内容较为零散。(这也是知识共享快餐化的后果之一吧。)
2017.2.25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3/20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