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_2600字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2600字

经典理论是延伸阅读的基础

比较欣赏作者对于经典作品的解读与推崇,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定义经典作品:“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作者理解为,一部经典作品必然包含了某种接近“事物本质”的东西,也就是某种根源性的东西,所以世间千殊百异的人、事、物,最后都可能和这个根源性的东西发生共振。

笔者在最近的读书过程中是深有体会,读《人类简史》之后,深深震撼于作者的渊博知识,以及将这些知识融合到一起来展现人类历史的能力,于是萌生了去了解生物学,社会学这类学科的想法。先读了一本《自私的基因》,阅读到三分之一时,发现引申了太多达尔文进化论的相关理论,没办法只能先去看《物种与起源》这本最经典的书籍。作者在讲到设立更高标准时,提到决策心理学中的研究,人们在面临选择时通常会采用“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这个观点与《思考,快与慢》一书中的启动效应和可得法效应完全一致,《思考,快与慢》看似是讲关于决策心理,其实大部分是理论上在研究大脑的思维方式,结合心理学和大量的实验案例来分析我们日常如何做决策。卡尼曼也因为这方面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笔者刚刚看完的《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中,惊奇的发现其在分析抉择点这个关键的论点中,每天无意识的自动模式工作可以与《思考,快与慢》中的系统1重合,认知上的懒惰者完全是在说系统2,而后续中提到的能量消耗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也可以得到,基本上《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的前半部分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的理论基础上都可以分析得到,这就体现了经典理论和书籍的本质,是可以衍生出很多产物的,各个领域的很多应用,追溯其本源,可能我们都要先去读最经典的理论书籍,虽然很枯燥,但是却不得不多遍去读,而书籍中提到的书籍,也最好选择性的加入书单。现今,笔者读一遍,能记住的不多,却在其他领域的书籍中看到了大量的衍生物。也不敢妄写书评,只能称为笔记,也必须在多遍阅读后才敢提笔。

关于阅读时间的反思

作者提到的目标悬置法和并行目标法,其实不仅仅适用在人生规划上,在这些长远的大规划上,并行法可能会极大的增加我们的压力,目标悬置法又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勇气,现实中敢如此做的人也不多。这种方法衍生在短期的小规划上,还是很有用的。事实上,我们很多的生活方式,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应用到理论上某些方法,这些理论方法大都源自于实践,然后被总结出来。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笔者一直在平衡工作和业余。工作一天下来,很累,压力也大,强撑着精神看书,效率不高,还很沮丧,业余想读书又耗费了太多精力,导致工作时能量不够。其实是没想过业余时间几乎是工作时间的2/3,这两个都很大的目标并行肯定不行,后来采用目标悬置法先把工作做好,以期达到得心应手,不会增加心理负担,这样业余读书写文章也就没心理负担了。

并行也很适用于在时间管理上,时间管理类书籍看的不多,一直在自己摸索,怎样最大化的利用时间。作为上班族,除工作时间外,像交通时间,吃饭时间,家务时间,每天早晚洗漱时间,女孩子可能还要化个淡妆,这其中很多时间如果单纯只做一件事,可能就要发现一天下来,没剩下多少时间。

近来尝试着在吃饭时间,家务时间,每天早晚洗漱时间里在喜马拉雅上听书,每天也大概有1.5小时。但是,也有其弱点,对笔者自身,听书的效果没有看书效果好,自16年断断续续的听完了杜月笙和鬼谷子,现在只剩下了模糊的轮 廓。最近想出了一个办法,听经典的书籍,再去看书,个人在喜马拉雅上基本上是听历史居多,近来一直听《明朝那些事儿》,由于书籍本身长篇巨制,战线太长,加上听效率不高,早前听的也剩下模糊轮廓了。因近来阅读的书籍偏理论居多,枯涩难懂,比较耗费脑力,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笔者便在主线阅读基础上,会穿插着读一些推理,或者文学,或者其他较为轻松的书籍作为调节,也是忽然想起《明朝那些事儿》听了这么久,效果不太好,就翻出来作为休闲阅读,没想到读的时候,发现去读听过的文字非常熟悉,读书的速度也很快,瞬间觉得自己捡了个便宜,书读了两遍,而且听书的时间是完全白送的,读文字的时间也压缩了不少。其实在近来读书上也是采用了并行法,但是不能太多,最好两到三本,还要突出重点。

听书大多选择那些经过历史沉淀的好书,再去读一遍文字就不会觉得多花了一倍时间,反而觉得白捡了一倍时间。时间管理针对不同的人也是不同的学问,不同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采取的方式又不同,太多的书籍中所提又不一定适合自身,所以任重又道远,算得上每个人毕生都要研究的学问。

主题阅读之上是深度阅读

学习高手常常会有意识地把不同领域甚至不同学科的知识摆放在一起,然后尝试去分析、比对它们的潜在关联,甚而至于,当异质的素材堆叠在一起时,仅仅是潜意识的推动,就可以让这种隐藏的关系浮出水面。

作者有提到深度学习观点和把知识当做一种技能来训练这个观点,在学校时,我们都明白且都去实践着读书不能浮于表面,要延伸应用。离开了学校,工作中可能更多地关注于技能的应用,疏于理论。也正常,精力有限,所以并不能说所有的书籍都要耗费这么大的精力去钻研,但是对于经典书籍却是必须的。

关于不同领域甚至不同学科的知识摆放在一起,分析潜在关联,这个方法可能就是比主题阅读更高的境界了,却需要大量的阅读量,还是不同领域的书籍。《人类简史》确实很好看,明明是很多学科的基础知识结合经典案例拼凑在一起,再加上作者的观点,却让人欲罢不能。首先,我们叹服于作者知识面的广阔,再次,他把这些不同学科糅合到一起讲人类历史,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奇异的世界,明明只是读历史,却意外收获了多领域的知识。本书有异曲同工之处,目标,规划,时间,效率,读书学习,意志等方面,作者引用了大量的自己所学的心理学理论,以及心理学基础理论衍生出的其他书籍上的知识,加上自己的见解,也是一本书浓缩了多本书。其实,第一遍读完时,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好多理论引用堆砌起来的,第二遍又专门挑出了那些我感兴趣的写下了这篇读后感。至少,作者涉猎甚广,又能将不同书籍中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找到他们的关联,这种能力用事实见证他所提出的深度学习,笔者信服也敬佩。

读书越多发现自己知道的越少,究其原因,可能是越来越多交叉领域的出现,以及跨学科的应用。故步自封于一个领域,发现这个领域的书读起来也开始困难了,看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等还需上下左右多方求索。


注:仅关于我对阅读的反思。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3/20775.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