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母亲》读后感_1100字

《母亲》读后感1100字

《母亲》是1926年格拉齐亚·黛莱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品,她也是世界上第二位女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在当时的社会,对女性教育尤为不重视的情况下,已是相当不容易了。作为意大利拉丁岛自然主义流派作家,她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上天赋颇高,在欧洲文学史上也是很少有人能和她媲美的。并且这篇文章也是我所读书目当中心理描写最细腻的一篇了。

母亲是一个忠诚的天主教主,自幼在苦境中成长,虽然生活异常困顿,但心里有个强烈的意念在支撑着她,也就是培养她的孩子(保罗)做神父。孩子最终如愿的做了神父,但是他的内心却是极度痛苦的,一方面对上帝的忠诚容不下心里半点对尘世的眷恋,一方面他无法割舍尘世间的诱惑,因为他爱上了一个女人。宗教戒律和自然法则在他身上发生了剧烈的冲突,也正是体现了保罗身上的人性与神性的冲突,更是人的理性与感性、肉体与灵魂的冲突。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的心也纠成了一团,现实的约束与理想的呼唤将人撕成了两块,该怎样来平衡这些。作者很擅长用各种表现手法,大量的回忆、想象、独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展开情节。母亲最终死了,是被吓死的,因为他们以为那个女人要向公众揭示保罗对神的亵渎。可怜的母亲,一辈子将自己寄托在儿子身上,能够改变她的命运的就是他的儿子。作者总能用不经意向读者传达自己的思想,尽管是篇抒情心理小说,却无时无处不传达着各种哲理。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其心理和景色的描述,大段的心理描写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母亲与儿子各自微妙的情感不时相触,让读者恨不得做个中间人,戳开那层薄膜,表面看似明净如初夏的湖面,不曾有一点波痕,内心里却掀起了狂波。景色描写也相当唯美,比如说“到了艳阳高照的正午,又起了风了,是温软的西风,连山脊上的树丛都几乎没有动静了;屋内洒满了阳光与窗外舞弄的树影,天边浮动的白云恰似曼扰的竖琴”,像这样对景色的描写是随处可见,与作者不依附世俗的气质相呼应,作者生活的自然环境有如荒蛮时代那样美丽,她身边的人民像原始人那么伟大,她住的房子有如圣经式的简朴特色,那种质朴的生活观塑造了她的作品。本人向来爱诗人慧笔下唯美的景色,认为那景色必然是诗人美好灵魂的再现,如果一个人不善于观察,不热爱生活,他永远也无法完好的展现大自然的本质,最多也是些零碎的拼凑。

看到这部作品总能让我联想到自己的母亲,长大后,更能感受到她的可怜。那些母亲把一辈子寄 托在自己的子女身上,没有任何能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也不曾想过改变。她想尽办法使自己的子女走上“正轨”,她每天忧心忡忡等啊,盼啊,某一天,发现,结局不如自己所盼的,只能抑郁而终。

我眼看着,能做什么?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3/20797.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