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李鸿章传:守困与突围》读后感_1200字

《李鸿章传:守困与突围》读后感1200字

这本书是梁启超于1901年写的《李鸿章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上面是百度百科给出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贬义居多,总结起来就是“镇压起义”、“丧权辱国”两个词。

这个世界上,只有平庸的人既不会遭到诋毁,也不会得到赞誉。倘若全天下的人都在骂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可以称为世间少有的奸雄;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其为“东方俾斯麦”。

倘若那些对李鸿章横加指责的人处在他的位置上,他的行为、决定和处理方法真的能比李鸿章更妥当吗?这些人之所以喋喋不休地辱骂李鸿章,就是因为他们是一群只会指手画脚、鸡蛋里挑骨头的旁观者,图的不过是一时痛快而已。

因此,梁启超对李鸿章的功过评价与这些说法相去甚远。对他的评价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去世时,梁启超28岁,他上面的那句话可能更多的代表了当时那个时代对于李鸿章的看法。

或许也更接近真实的李鸿章。

梁也指出李鸿章“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

李鸿章大半生学习四书五经,后来进士及第,也因受其见识和历史局限性,无法跳出当时的条条框框,以为发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就能摆脱落后的局面。

但甲午海战将所有努力化为泡影,这也是自大的表现。

李鸿章是一个当时典型的中国人,将国人的很多特性表现的淋淋尽致。

“他像纯粹的冷血动物,这是中国人的特性;他惟强者是从,这也是中国人的特性;他忍耐力极强,这也是中国人的特性;他脸皮厚,个性强,这也是中国人的特性;他善于言辞,是中国人的特性;他手段诡诈,又有城府,也是中国人的特性;他自信又自大,这还是中国人的特性。”

世人常说“时势造就英雄,英雄也造就时势”。像李鸿章这样的人,不能说他不是英雄。即便如此,他也只是时势造就的英雄,而非造就时势的英雄。换言之,时势造就的英雄都是寻常英雄。天下如此之大,历史如此之长,哪朝哪代没有时势?随手翻一下二十四史,像李鸿章这样的英雄,简直是车载斗量。然而,能造就时势的英雄千百年也难出一个。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3/2086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