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全三册)》读后感2900字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距离上一次读完这套书,已时隔7年之久。如今再次翻开,随意摘取其中的章节或片段,那些文字中的美好境意,文字中的故事,和一个个鲜活饱满充满张力的人物角色,总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将思绪代入到那个时空的线索中,跟随路遥老先生的指引,遇见某个未知的自己。
我们很难从一个从未经历过的环境里去感知深处那个环境里的种种复杂的心绪,环境和时空的隔离让时代之间的隔阂和间距变的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深。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下被打上标签的95后,00后,看似无意的把80后和更早的那一代人进行了分割,表面上看是一种滑稽无聊的区分,实质上深入这个现象的背后,是一种因时代引起的恐惧为自我寻求保护的一种社会圈层的归属感,被这种伪装的归属感保护的心理背后,像是某种对历史的深恶痛绝和彻底的隔离。
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有某种公平的方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享受更高层次的幸福,那就是读书。
曾经听到这样一句话,读书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成本最低最廉价的通往高贵的方法。我所说的读书,是从一种心灵可以感知到的幸福角度。
当我们讨论幸福的时候,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话题?曾经被人问到过,什么样的生活会让你感到幸福?在什么样的心境下你会感到幸福?我看到一大堆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没有一个是我满意的,也没有什么准确的答案描述的场景是我可以模仿马上就能收效的。
关于幸福的定义实在太多,无法一一列举,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同,认识的角度也有差异,很难说孰优孰劣,但有一点大抵是有迹可循,那就是幸福的底层含义,是一种用心可以感知到的快乐。
这种快乐与我们的身份无关,社会地位无关,与财富无关,也与我们身处的环境无关。一个人感知快乐的方式有多种,譬如突然收到一份意外的惊喜,突然接到一个老友的来电,突然吃到一口曾经最爱的美食等,这样的快乐才算得上发自内心的快乐,从内而外的自然流露。但社会的节奏太快,高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整个时代的步伐以一种空前的速度让整个参与社会分工的链条以一种高速的状态高负荷的运行着,各类网文,各类信息的推送速度之快,各类广告植入之精妙疯狂的吸引并占据着我们越来越狭窄的视野,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活在焦炉与隐忧中,感知幸福与快乐的器官灵敏度开始变得迟钝。
我们不禁反问自己,为什么生活越来越丰富,我们感知到的幸福却越来越少呢?
我的回答是,是因为我们感知幸福的方式越来越少,我们感知幸福的深度越来越浅了。
在我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身体内部似乎都隐藏着某种秘诀,那是一种积累幸福的能力。
想想在孙少平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家人都还在为基本的生计发愁,大多数人还处在与饥饿抗争的年代,像少平这样的年轻人如何感受幸福。尽管现实的残酷让他不得不低头面对生活和命运,但人总要活着吧,活着就要选择一种能让自己感到存在的意义,至少在大多数时候能够支撑自己活下去的信念的东西吧,幸好,少平选择了读书。
那是无奈之举,也是明智之举。没有人告诉他读书可以带来什么好处,读书起初不过是为他的生活打开了一道大门,为他提供了一种排遣孤独、饥饿、心复杂的抗争过程的方式而已,但幸运的是,他坚持了下去,开始学会思考,于是,读书之乐为他的生活带去了意外的收获,在我理解,那是一种深刻感知幸福和快乐的能力。
人们对于相同的一件事,理解的深度不同,带来的结果自然大相庭径,内心粗糙的人,缺乏对这件事情的完整的必要的整体的认知和反思,他们看到的必然是最肤浅的那一层,因此能够收获的快乐更多是从感官的角度出发而获得。而阅历深刻,对于事物的理解和把握有较深洞察的一类人,他们更愿意花费心思琢磨背后的底层逻辑,一旦透析其中的本质,那个过程的结果已不再重要,而是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又一次重构了整个事物的规律,这种思考力引发的快乐的触感更加持久。
但我真正想说的是,读书是为了让我们多一份对感知幸福的选择,保有一份最后的对于幸福感知的能力。
读书也为孙少平无形之中提升了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潜在的“阶级”。在田晓霞看来,少平尽管一时穷困,但是这个热爱读书的小伙充满着热气腾腾的思想,一个可以触达她的灵魂的精神伴侣,少平收获了一段常人只能羡慕的爱情。
怀念那些疯狂读书的时光,手捧一本三国,和老师的目光打着游击战,趁着晚上躲被窝之前的一小段时间,狼吞虎咽的翻几页,终于挨到周末,一路狂奔回家,扔下书包,就躲在某个茅草堆里,忘了爸妈的吃饭的呼喊,忘了虫子沾满头发,忘了太阳已经下山,合上书本,意犹未尽,仿佛整个身体也跟着作者的思想做了一次远行。
我是一个笨人,也是一个老实人,但我坚信在成长中最艰难的一些时光里感受到的大多数的快乐都是来自读书。
读书让我学会规划,懂得人生的每一步路都该提前做好准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读书让我学会思考,每一种成功都不是意外,也无需幻想,需要稳扎稳打,需要步步为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读书让我学会总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深远,前人之师,后人之鉴,每一种经验历史都有出处,我们需要培养一种快速整合的能力,以应对当下瞬息万变的场景。
读书让我学会写作,写作不是读书的根本,但却是读书的起点,读过的书,一旦经过大脑的吸收和淘洗,便会融入到血液变成滋养生命的营养与你同在,而写作是会读书提升为一种更为坚实更为笃定的营养为你提供源源不绝的动能。
但读书最终让人收获的,是为人生提供多一分对幸福的选择能力和感知幸福的深度。
试想,站在泰山之巅,那一览众山小的万丈豪情会激起你如何的男性荷尔蒙,你的诗情画意?如果连几句吟唱和赞颂泰山之美的诗词都翻不出来,那只好对着山崖说,,真他娘的好看。但你了解一点历史,知道泰山从秦始皇开始就是历代帝王封禅祭天必去之处,站在泰山之巅的你,至少应该可以唱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吧。这也就是说,对于远游,如果仅是为了拍照和炫耀,那大可不值,只能说你做了一场免费的邮差。
而读书的终极之目的,对常人来说,是获得一种持久的感知快乐的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广告满天飞,娱乐至死的年代,我们获得快乐的方式越来越多,但越来越多的快乐却让我们感到无尽的虚无和落差感也越来越强烈,资本和技术的勾结让大多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那种快乐一旦消失殆尽,周而复始的副作用开始了新的一轮循环。
读书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你读的书质量越高,越是具备超越时代的特性,越是能够让你具备抵抗时代变迁的免疫力,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那些圣人,之类的热爱品读经典的原因,因为经典著作里蕴藏的智慧和快乐经得起时光的考验,也耐得住岁月的变迁,其价值具备深远的普适性。
我很庆幸早些年读过的那些经典的文学名著,大多是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就算是现在,依然具备重读的价值,也正是从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里,在我寂寥难耐的青葱岁月里开启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从此,不管山高水远,不管前方如何艰难险阻,总能在某个安静的夜晚,在梦里,在书中的人物故事里,找到突围的办法,我深信,只要坚信那些坚信过的道理,幸福和快乐,总有一个会不期而至。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3/20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