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读心术全集》读后感1200字
所谓的读心术并非魔法仙术,它建立在“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这一基本的心理学思想之上。闪念之间的微表情,不经意的小动作暴露一个人的情绪和企图;习惯性的言行举止反映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对环境的行为反应则体现一个人固有的思维方式。虽然人人都会伪装,都会撒谎,但是面对训练有素的刑侦专家,就没有秘密能够被永远隐藏。
因为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有其心理根源——虽然有些想法深深隐藏在潜意识中,连自己也不曾知觉得到——所以人的行为也可能被某些有心人操纵,让人不自觉地掉入别人设计好的陷阱中。本书的最后两章提纲挈领地提及了这方面的内容,包括:
1、安慰剂效应:使人接受暗示,从而产生某些有利于改善症状的变化;
2、互惠原理:是指人们会尽量以相同的方式报答别人给予的恩惠,否则就会产生负债感;
3、喜好原理:是指人们会比较愿意答应自己喜欢的人提出的要求;
4、从众原理:是指人们在群体中容易和众人的行为保持一致;
5、损失厌恶:对于同样的东西,失去的痛苦,比得到的快乐更强烈;
6、自我求证心理:是指人们倾向于把模糊的信息往自己理解的方向上去推敲;
7、锚定效应:人们容易以一个初始值开始向上或向下做不充分的调整来做判断;
8、诱饵效应:人们是在对选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做选择的,哪怕那个选择并没有意义;
9、竞争效应:与人争夺稀缺资源具有很强的性;
10、行为陷阱和沉没成本:当人们在一件事上投入的精力或成本越多,就也无法放弃;
11、赌徒谬误:这种观点认为,随机序列中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与之前发生的事件有关,但其实每个事件都是独立事件;
12、道德风险:对不用自己负全责的事,人们就会产生松懈或贪图省事的心理;
13、角色扮演:人们会努力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扮演的角色;
14、去个性化效应:在群体中,人们会丧失个人责任感,失去理性或道德准则;
15、旁观者效应:在紧急事件中,有他人在场会对个人的救助行为产生抑制作用;
16、斯德哥尔摩效应:是指被害人对加害人由恐惧到认同,甚至产生情感,反过来帮助加害人的一种情结;
17、权威效应:社会等级制度形成的强大的心理压力会迫使人们不假思索的服从权威的命令;
18、公地悲剧:人们具有一种自私心理,对不是自己的东西或不需要承担责任的东西会毫不珍惜,大肆利用;
19、搭便车效应:是指人们都希望由别人承担责任和风险,自己只坐享其成;
20、替罪羊效应:是指人们在遇到挫折时,有将攻击转向被厌恶的、相对弱势的团体或个人的倾向;
21、社会懈怠效应:该效应会降低群体工作效率;因为在社会群体中工作不受监督的话容易让人放任自流,团体成员认为其他人会偷懒而不愿自己吃亏努力工作,还因受到社会作用力的影响,个人责任感分散,导致付出努力大打折扣;
22、社会促进效应:他人的关注会产生一种驱动力,使人希望做得更好,展示出更好的一面。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3/20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