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宏村优美句子,关于黄山宏村的优美句子推荐阅读:
1. 游西递宏村作文800字
西递宏村,悠悠古镇,处处诗情画意.去年三月,我们一家趁着春季的黄金旅游时间来到了典雅亮丽的安徽名镇-----西递宏村. 淡淡的霞光倒映在水面,把清清的河水染成了红,黄,橘黄……犹如一条五彩缤纷的彩带静静地围绕着小镇.河面上的一座石拱桥坐落在小镇的中心.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小桥下停留着许多小船,那些油光发亮的乌蓬船翘起尖尖的脑袋,就像一个个顽皮的小娃娃.瞧!不时有一叶叶小舟划破美丽的”丝绸”.像玩捉迷藏的孩子似的从半月形的桥洞里悄悄地钻出来,又从河上轻轻飘过. 走过石板小路,清风柔和地拂过脸庞,闭上眼,如同在梦里一般.走进了”小桥流水人家”,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绕着小镇.河边杨柳婀娜多姿,垂入水中;河里的一只只木船上的阿婆唱着质朴的歌儿.小木船枕着河的梦永远是清凉的,轻盈的.船很轻?不,是小河很美. 初二关于西递宏村游记作文600字初二关于西递宏村游记作文600字 鸭儿幽闲自得,换了一个角度,一个景色.这让人想起了<<小桥流水>>这首歌:小桥流水,浸满我的歌儿…… 在石板小路旁是一个个小店,小店不卖什么别的,卖水墨画,金银首饰,小镇的刺绣……小姐,姑娘们满心欢喜的在店里挑选着一件件古色古香的商品.小吃店里生意也很好,糕点,鸡鸭,令人垂涎欲滴.笔墨店里,高手们唰唰唰几笔,西递宏村特有的景致就展现在人们面前. 欣赏着这丹青妙笔,谁能不赞叹呢?。
2. 西递宏村导游词,要求言简意概
西递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宏村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以“承志堂”最为杰出,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据史料记载,“承志堂”是黟县境内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到此参观的国内外游客,无不为之倾倒。
宏村水系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牛肠”在流入村中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再次过滤流入河床,如此水系,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它吸引了日本、美国、西德等国内外专家接踵而来精心研究。
3.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关于西递宏村的
青砖黛瓦马头墙――西递印象 世界文化遗产西递,早就让我神往。
记得2000年西递和宏村被联合国授予文化遗产,我惊讶于这两个从没有被听说的小山村,竟然被眼光苛刻,走遍世界各地的联合国专家相中。要知道中国五千年文明,等待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太多太多了,西递何德何能?会走上这么高的境界。
她的神妙之处在哪里?她的上榜究竟有哪些玄机?带着好奇,也带着仰慕,我走进了西递。 西递地属现在已经改名黄山市的古徽州,现在的安徽省,是由古代的安庆府和徽州府得名而来,徽州的重要可想而知。
西递原称西川,后改名西递,源自村子的三条河流都往西流而不往东,又因为古代有驿站设于村边,朝廷的奏章由此转递而得名吧! 大巴在山峰间的柏油马路上飞驰,马路不宽,但比较平坦,没有过多的上下颠簸。满眼是翠绿的青山,公路两边比较平坦些的地方,稀稀落落的散布着民居和农田。
青砖和黛瓦淹没在青山绿水间,一条条清澈的小溪流经民居的房前屋后、马头墙上那向上翘起的屋檐角,像守门的武士伸出的头,注视和保护着一方山水,一方人家。随着一排排青山在身边划过,大巴悄无声息的进入了西递村边的停车场。
没有印象中的高楼,没有气势恢宏的大门,感觉中的西递与现实中的西递差距如此的大,让我怀疑西递是真的那样的美吗? 西递其实就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村子的门口有个好大的湖塘,晨曦下那障眼的阳光,朦朦胧胧的让湖塘飘起了阵阵轻烟,如入仙境一般。远远望着湖塘边那高耸而威严的牌坊,好像那站岗的大将军,几百年来不知疲倦地保护着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走近这座石牌坊,它是一座功德牌坊,上书“荆藩首相”四个字。造型为三间四柱无楼,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高13米,宽10米,这种规模的石牌坊,在现存的中国石牌坊中是比较少见的。
“荆藩首相”指的是官至胶州刺史的胡文光,当年,这是西递人以尚从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绝好的写照。石牌坊上最令人叫绝的是各种栩栩如生的石雕,虽历经三百年风风雨雨,依然是光彩照人,精美绝伦。
牌坊上依稀有红油漆,据导游介绍,文化大革命红卫兵破四旧,很多西递的历史古迹遭到了空前的灾难,一位当年的大队书记珍视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用红油漆在牌坊上刷上了毛主席语录,才使这座牌坊幸免于难。 走进西递,一股古朴、幽静、大气的气息扑面而来,顺着被岁月磨得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拜访着一座座民居,民居的造型各种各样,但大多保持一定的格式,比如马头墙,比如门前上方的砖雕“雨篷”,比如堂屋挂满了格言的对联或者警句等等。
为了防盗,西递人家一般不留窗户,采光由四面围起的高大的围墙上方的天井来完成。这种天井也预示着一种吉利,叫“四水归明堂,肥水不流外人田”。
西递现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有134幢、古祠堂2幢、牌楼1幢。流连于西递的巷道和民居,看着如此多的人间瑰宝,让人不觉感叹,真不愧为“明清民居博物馆”。
看着依然住在民居里的西递人,他们或者在做饭,或者在流经村子的小溪边洗衣服,或者向游客兜售旅游纪念品。他们的那种古朴,那种友善,那种从容,又不愧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徽州的商人,从古到今都名声在外,他们从小就被家人或者亲戚带到全国各地经商,徽州人的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使徽商这个响亮的称谓传遍神州大地。那种规模,估计是现在的温州商人没法比的。
徽州商人在第一次出门经商时,都带着一根麻绳,麻绳有三个用途,一腰带,二串铜钱用,三上吊。 扬州在明清时也是徽商的天下,扬州的很多古建筑都是徽商建的,或者都受到的徽派建筑的影响,比如青砖黛瓦,或者马头墙,比比皆是。
就连天井的“四水归明堂”建筑格式也保持得一模一样的。扬州在今天能有如此的美轮美奂,和徽商的贡献分不开的,所以扬州人都应该去一下徽州,向对扬州的建设发挥力量的徽州先人表示一下崇敬的心情吧! 西递,真的好美。
4. 阅读短文《皖南古村落——宏村》
刚放寒假,我和家人、亲戚一同来到黄山市汤口县,准备开始这次黄山之旅!
根据计划,我们首先来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皖南古村落——宏村,而宏村则坐落于中国徽州文化的长廊——黟县。黄山古代时被称为“黟山”,黟县因为在“黟山”南麓,所以因此得名。黟县从公元前221年开始建造,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尽管经受过了2000多年的风吹雨打,但是黟县依然是风景秀丽,连绵起伏的峰峦与黄山连为一体,如果将高耸入云的黄山比成一部气势雄伟的交响乐,那么黟县则是这部交响乐中一节动人心弦的乐章!
既然黟县如此美丽,那么宏村就更是青出于蓝!
先说宏村的建筑。由于宏村始建于南宋,所以宏村的建筑全部都是粉墙青瓦,远远望去,连绵起伏的峰峦之间是灰白色的天地。可是,宏村当时居住这腰缠万贯的土豪、富商,可他们为什么不把钱花在房屋的外墙色彩上呢?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对于色彩的运用,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区分,一般的平民百姓的住宅外墙上是绝对不能使用金碧辉煌的色彩与装饰的,尤其是金色。金色是皇家、贵族专用的。因此,在建造时,聪明的建造师们设计了这种灰白色的颜色,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产生了一种宁静与祥和。然而,经过几千年的日晒雨淋,墙面上的白粉早已斑斑驳驳的脱落,尽管它失去了白色的明朗、单调甚至单纯,却又因此而增添了一种浓厚的历史感。
看完宏村的建筑,再让我们来看看宏村的大体样貌。由于古代的人都比较讲风水,所以宏村的规划很有讲究。在风水学中有大量的对山形的评判,如:“山厚人肥,山瘦人饥,山清人秀,山浊人迷”等。而宏村背有雷岗山雄耸,且有碣溪环带,形势较胜,所以山势方面不必过多操心。然而宏村的两条溪流不汇于西而绕南而过是一大缺陷。所以,在明水永乐年间,宏村76世祖汪辛夫妇,三次聘请了号称为“国师”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察形望势,按照牛形改造村落。于是村民们凿水数百丈,作为牛肠;开采了天然泉水,作为牛胃;架四座木桥,当做牛脚;栽了两颗参天大树成为牛角;而山则作为牛头,屋子则作为牛身。
5. 游西递作文800字
天地之美美在黄山,人生有梦梦圆徽州。今天,我来到了素有“桃花园里人家”之称的“西递村”。
经过一上午的长途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此次的目的地。刚下车,我就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蓝天、白云、黑墙、白瓦、青山、绿水,就像是一幅水墨画,游玩的旅客,就是那水墨画的“画中仙”。
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因为河水向西流经这里,原来被称为“西川”,政府在这里设了一个驿站,供传递公文的官员休息的,故而得名“西递”。
村前的牌坊朴素而典雅,黑、白、灰三种颜色混为一体,具有浓浓的徽州气息。游客们纷纷在这里停下脚步,拍照留念,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此时已是中午1点,平日里的骄阳也收敛了光芒,似乎不想打破这份宁静。巷子里三三两两的游人,抛下了工作学习的劳累,漫步在小巷中,有的人家在自家的小屋里做着桂花芝麻饼,一股独有的清香飘来,路过的人都会和主人聊聊天,顺便买几个桂花芝麻饼,一位大伯把自家酿的米酒拿了出来,供路人品尝、选购。人们说话都降低了声音,导游也把扬声器的声音关小,怕是失去了这和谐、美好的画面。
看着看着,时间已到了黄昏,远处飘来了淡淡的茶香,我闻香而去,见一户人家正在炒茶,主人见到我们,盛情的邀请我们进屋,给我们每个人沏了一杯刚炒的茶叶,茶叶那特有的香气钻进我心里,那茶香沁人心脾。茶,很热,很浓,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主人和游客们的心灵。主人脸上挂着质朴的笑容,让我们忘掉了一天游玩的劳累,心情也随之变得十分愉快。
小孩们在这里嬉戏、追逐、打闹,笑声惊动了树上栖息的宿鸟,它们扑棱棱的飞起,又悄悄地落回远处。西递的宁静、祥和的画面,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3/21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