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故乡的人》读后感1000字
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
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米切尔在《飘》里写了这样一句话。
熊培云《追故乡的人》的开篇有:不只是我走了,故乡也走了。或者故乡还没有来。
写得真好。
我似乎是没有土地的人,故乡也遗落了。即使在身份证上的籍贯一栏备注了某个地方,大概也只是“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两茫茫”一样的感觉,故乡像是一种疏离的意境。至于那地方,也只在逢年过节回去。
一下车,比独自远行在一个陌生城市更加无所适从,放佛闯入一个阴翳、清冷、尴尬的气氛里。拴在院门口的狗,换了一只又一只,每一只都会冲我叫嚷,驱赶入侵者,以守护它(它们)的土地。
他们吃饭的时候,我就夹了肉喂它,或者给它骨头,像喂食给年幼时的自己,那时候为了驱赶入侵者,也作出过叫嚷啼哭之举。可怜它并不知晓,我们都只是这土地上的过客,今天在的,明天就不在了。
故乡,我应该是有刻骨铭心记忆的,大概是忘却了。隐忍不显,使人变得轻盈而节制。童年、孤寂、贫穷、暴力与苦难,或者其他,我妄图凝视深渊,犹如凝视屋后的阴沟,而深渊已包裹我。
我很少做梦,也不愿记得是否梦见过故乡的模样,更无法猜度故乡二字应有的时间感、空间感,反倒是在一些书里描写里捕捉到现场感,树影婆娑、风吹麦浪,然而那是别人的故乡。我只能在别人的字里行间拼凑出来一个别人的故乡。
我大概也能想起有那样的一座山,我常常浑身是伤地爬上山,精疲力尽地躺在草地上喘粗气,尔后睡去,天高云稠,风行草偃。大概是很久远的事,但那山是的确存在的。
童年里我曾憧憬,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扛一把锄头,背一个背篓,穿行在田坎上、土地间,心生长在泥土里。然而如今,土地给不了我希望索取到的归属感。大概只有童年里才有故乡,我的梦想破灭了,因为我已长大成人。永恒的村庄、苍老的树、起伏的山坡……所有被时间所侵蚀的,我已从一开始的无能为力,到如今的无动于衷。
其实我明白,即使成年,即使垂暮,纵然死去,也不可能彻底的自由,故乡是在的,她是从血液里生出的束缚。我只是她的囚徒,记忆的囚徒,童年的囚徒。
故乡比青山绿水更古老永恒。或许你体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深邃,但你无法离去,或许你体会过“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温情,但你难以抵达。
但是又怎样?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所有人都在竭尽所能,并且从容面对万物枯荣有时。
而我,只有戈壁,空空。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3/2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