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800字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运的搏斗中毁火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在所有的悲剧中,命运所塑造的悲剧,永远都是最为辉煌的那一出。”
《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被誉为是传记之王茨威格的巅峰之作。 我一直觉得这本书的中文译名误导了很多的读者。当我们想到人类群星的时候,我们总是想到最闪耀的那些瞬间,比如耶稣诞生于伯利恒、凯撒渡过卢比孔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等,但其实《人类群星闪耀时》写的并不是这些夜空中最亮的星。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英文名叫做《decisiveMoments In History》,人类历史上的决定性瞬间,茨威格选取了14个瞬间,这些瞬间的缔造者并不是鼎鼎大名的人,甚至算不上什么成功者,他们中有的人生中仅仅闪耀过一次,就急速地黯淡下去。
比如茨威格在书中写到的,1792年,法国政府对奥地利宣战,年轻上尉鲁日邀莱因军创作一首战歌,经过一夜的创作,《马赛曲》诞生了。 歌声传遍整个法兰西,但是作者鲁日却迅速地被遗忘,他没有创造出什么新的伟大的音乐,他的名字没有被一起印在《马赛曲》的歌词上, 他甚至自己本人都没有受到革命歌曲的感召,他厌倦革命,因为反革命罪被囚禁,放出来后勉强维持了渺小的一生。鲁日的一生只闪光过三小时,他当过伟大的诗人,但仅仅只有一夜。
如果说鲁日至少还闪耀过,那么茨威格在书里写的另一个人物,则完全没有发过光。那就是拿破仑的副将格鲁希。在著名的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知道自己要在欧洲联军汇合之前把他们一一击破,所以拿破仑首先向普鲁士军团发起进攻,普君溃败而逃,拿破仑把自己的三分之一兵力交给元帅格鲁希,让他追击普军。而当拿破仑的主力军和英军相遇时,两方陷入焦灼,他们都知道谁有援兵谁就有更大的赢面,格鲁希明明听到不远处两军交战的声音,却犹豫了,他犹豫了一秒钟,是要去援救,还是继续追击普军呢?
他决定恪守自己的任务,漫无目的地去寻找普鲁士军团。最后普军及时赶到了战场支援英军,拿破仑全军溃败。茨威格感叹道,仅仅一秒钟的犹豫,就决定了整个世界的走向。
而那决定性的一秒钟,恰恰落在了格鲁希这个普通的人手里。对于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来说,格鲁希还不错,他拥有谨慎、顺从的美德,但是对于那个决定性的瞬间,这些美德都化为乌有。因为这一瞬间只索取天才,把天才打造成不朽的英雄。
阅读茨威格笔下的历史非常让人激动,尤其是当你还年轻、还中二、还热血的时候,觉得成败只在一瞬要像漫威英雄一样最后一击。
但人长大的一个标志,就是开始怀疑让自己热血沸腾的东西。当我看《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评论,就看到有读者说“太烦茨威格这种一惊一乍的讲述历史的方式了”。
而且我们会怀疑,他是否夸大了这一瞬间的作用?
我们从小是接受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长大的,认为历史从来不是偶然的。恩格斯写:“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
我们从小接受的历史观是:历史的偶然性只是补充,而必然性占统治地位。没有拿破仑,也会有别人。没有格鲁希,拿破仑在整个战役中的赢面也并不大。而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也证明了,偶然,有些时候只是加速了事情的发生,并没有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我的感觉是,茨威格从现在回头看过去的历史,就好比央视的篮球评论员在评球时候,看见某个球没有进,长叹一声”哎呀,这个球要是再多传一下,打到内线,一定进啊“,比如这场比赛赢了,他就会说”某某球员在关键时刻,投进了关键的三分,他主宰了这场比赛“
于是这种”关键时刻“被放大,而产生关键时刻的”基础时刻“被潜意识的忽略。
个人历史,和社会历史都是由无数个偶尔加偶然加偶然形成的,如果放大某个”偶然“那么我们会称之为”关键历史时刻“”伟大的历史人物“
作为电视编剧,和小说,电影的手法,当然会赢得观众的欣赏。但是这并不是完全的历史真相。
这里面能够看到的历史,实际就是”片面的放大史“
我们的生活都是以秒为单位的像一个贪吃蛇射线一样不回头的过程,每一个点都很重要,每一个点都决定了后面的走向,除非我们的生命可以出现,中途间歇性死亡,后来又复活,那么我们可以把生命分为重要不重要,闪耀或者不闪耀。既然没有间歇性死亡,那么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历史就不分,重要和不重要。因为的基础是低潮,低潮也决定了。
这本书里的属性充满了小说试的煽情,带点评论员式的马后炮,个人崇拜和民族主义情结。是一部可以调动人情绪的历史故事。
从写序里看茨威格后来自杀的行为来看,也证实了他诗人浪漫的生活情怀。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4/21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