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三月》读后感1300字
【88】小城三月 萧红
①【读前感】若说萧红何许人也,我们不需要去看她本人的传记,也无需谈及她坎坷的人生和情感经历,甚至不用借助“民国四大才女”的耀眼光环,。只需要说,“怼人不倦”的鲁迅,怼过梁实秋,怼过郭沫若,怼过徐志摩,甚至戴望舒,林语堂,冰心,田汉,钱玄同,胡适…但唯独对萧红颇为器重甚至称赞,甚至将后者誉为“中国当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②事实上,即便我不知道两人有过交集,也会在阅读过程中不由得感叹萧红的文字有鲁迅之风。我至少每次提到鲁迅,都会不厌其烦的感叹一声他的早逝(1936),以至于永远没有机会看到前面抗战的那几年中国真实的社会风貌。萧红的存在部分弥补了这一遗憾,但真的只是部分,这位十五岁就与家庭抗争,十九岁离家出走,历经数段情感纠葛,饱受旧社会和战火摧残的作家与1942年因病去世,但那一年,萧红才刚刚三十一岁。
③本书虽以《小城三月》命名,但却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萧红从1933年(22岁)至1942年的全部短篇小说计36篇。读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压抑,萧红的一生,和她有生之年见到的中国都可谓苦难和沉痛,萧红浑然天成甚至近乎漫不经心的文字将她的所见所感完完全全展现出来,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几次都欲哭无泪,不得不放下书本,平复心情才能继续,我认为,本书的名字如果换成“彷徨”或者“呐喊”甚至会更贴切。
④编者费心将萧红的作品按照发表年份整理,并附上萧红本人的大事年表,使读者得以在阅读过程中结合历史发展和萧红的个人经历去欣赏作品本身。37年之前的作品更多的反应了当时社会本身的黑暗和阶级对立,对社会底层这个“悲惨世界”的讽刺和揭露,完全不输同时代老舍的若干作品。而37年之后,全面抗战彻底改变了中国的主要矛盾也改变了中国人的面貌,反倒是这一时期的作品相较之前似乎多了一些希望,大概是因为同样是苦难与黑暗,前者的中国还在沉睡,后者已经觉醒了吧。而本书的冠名作《小城三月》则似乎完全是萧红本人经历的投射,唯一不同的是,故事的主人公死了,萧红还活着,但可惜的是,在萧红逝世的1942年,中国的局势仍未拨云见日,但若天假以年,哪怕三年之后便是另一番景象,可惜,可惜!
⑤本书是我继《呼兰河传》后读的萧红的第二部作品。如果说读过前者还只停留在对萧红的倾慕和崇拜,读过本书后则是深深的遗憾和惋惜,遗憾的是萧红的早逝,惋惜的是萧红的作品在当今被严重低估,相比同为“四大才女”之一呢张爱玲,萧红的光芒可以说被完全掩盖,即使我们的语文课都学过《呼兰河传》的选段《火烧云》,恐怕能记得的人也寥寥无几,如果可能,真的希望语文课文中能添加她更多作品,让她得到应有的了解和尊重。
“在我的家乡那里,春天是快的。五天不出屋,树发芽了,再过五天不看树,树长叶了,再过五天,这树就像绿得使人不认识它了。使人想,这棵树,就是前天的那棵树吗?自己回答自己:当然是的。春天就像跑的那么快。好像人能够看见似的,春天从老远的地方跑来了,跑到这个地方,只向人的耳朵吹一句小小的声音:“我来了呵”,而后很快地就跑过去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4/22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