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精装珍藏版)》读后感4000字
《奇特的一生》⭐️⭐️
#2017读书计划#No.18
最初是在秋叶老师《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中了解到柳比歇夫,翻看《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的读书笔记,上面记着这句话:一个人放弃自己,往往是从生活上失去了自律性开始的。
后来读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也有提到柳比歇夫,对这个56年来践行时间统计法,并且在诸多领域取得骄人成果的伟大的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隧在生日当天买来本书,打算一睹为快。
先读了附赠的《如何阅读奇特的一生》,摘录了包括秋叶老师、李笑来老师还有战隼老师等各自关于柳比歇夫关于时间统计法的文章。其中尤其战隼老师2011年总结节选,让我热血沸腾,我只写出我自己很感兴趣的部分——
1、2011年计划完成12个习惯,实际上完成8个。
2、两个博客更新303篇文章,新增40万以上的读者。
4、从2010年12月18日建立每天读一本书的习惯,进行了379天,看了419本,写了378篇简评,在学习博客上分享了46本书的笔记,笔记博客上分享了16篇书的思维导图。
8、阅读方法形成体系,不太难懂的畅销书1~3小时搞定,阅读专业书籍的效率比以前提高差不多2成。
9、还有很多潜在的变化,没有办法直接衡量和数字化。自律,沟通,写作能力要比以前强了不少。
11、通过这些阅读,建立或完善了11个子系统的知识框架。
这是什么样的耐力可以一天看一本书?
--我一周只能看1-2本正常厚度的书。
这是什么样的速度可以1~3小时看完一本书?
--我一本正常厚度的书读完至少5小时,中途还要克制写想法感受。
这是什么样的才思可以一天至少完成一篇文章?
--我的书评是读完一本写一篇,每篇完成2小时左右。
这是什么样的储备可以建立11个知识框架?
--我,无语凝咽,没有自己知识构架,正在构建中。
这是什么样的追求可以一年制定12个习惯并完成8个??
--我今年的习惯,瑜伽+时间账本。就没有了……看来我对自己还是没要求。
以上种种皆是我心之所向,我想多读书,快读书,大量储备构建自己知识框架,我想大量输出以及所感所思,但是相比之下相形见绌。战隼老师一年的成果完全超出我的认知范围!一个人一年之中怎么能完成那么多的事,那么多的事怎么能在短短一年之中完成!
然后抱着揭开神秘面纱的憧憬和希冀,正式拜读《奇特的一生》,大失所望!首先作者的文字不是我们习惯的表达方式,因为是俄语翻译过来的。其次,个人认为作为并未大着笔墨于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的具体方法,反而大家描述柳比歇夫作为一个人的矛盾,清心寡欲的生活所求,还有专注的毕生目标。基本我读完处于蒙圈状态,到底讲了什么!
好在,我现在多了更多的自我反省,也许是因为我知识有限还未领略到本书精髓。也许是我跟它的缘分未到,也许此刻读来不甚了解的话语有一天突然想起犹如醍醐灌顶。故,先不做深究,只汲取我现在可以领略可以学习到的知识。然,自己总结出来觉得粗糙不堪,隧找来大神@易仁永澄,关于时间记录法详细。
《奇特的一生》不是传统意义的人生传记,而是类似一本小说,但是从中依然可以归纳出做时间统计的方法。简单的说,分为时间记录、日总结、月总结、年总结、月计划、年计划、五年计划。
(一)时间记录
时间记录的方法各不相同,在上个部分我也说了我的方法:以项目为单位来记录每个时间段,只要更换了另外一种项目,就要开始下一条的记录。同时要把项目分解成不同的类型,比如我把我每天的时间分成工作、阅读、学习、思考、规划、总结、生活、整理、娱乐、浪费等等类型,这样来记录自己每天的时间。
(二)日总结
日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知道自己每天在每个项目上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果,我都是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来做整理,基本需要花费10分钟左右。另外我会把这些时间加和,和我醒着的时间去比较,找出那些存在的“时间黑洞”,看下我的例子:
1、 【生活】今天所有生活类别的事件:46+15+15+110+20=206分钟(3小时36分钟)
2、 【浪费】今天浪费的时间:13+35+15+110=173分钟(2小时53分钟)
3、 【兴趣】处理我的博客模板:136+5+77+10+45=273分钟(4小时33分钟)
4、 【工作】今天的工作内容:10+12=22分钟(22分钟)
5、 【社交】跟xxxx、xx聊过天:40+25+=65分钟(65分钟)
6、 【学习】背单词:30分钟(30分钟)
7、 【阅读】看《奇特的一生》及其他博客:50+10+33+10=123分钟(2小时3分钟)
8、 【总结】计划了今天早晨的工作内容和晚上的回顾:10+30=40分钟(40分钟)
开销时间总计:15小时42分钟
早起到入睡时间:17小时10分钟
这是我稍微调整过的我的每天总结的样子,这里存在着几个特别突出的问题:首先,我在并不能创造价值的生活、浪费类别里面消耗了近六个小时的时间;其次,我大脑过于活跃了,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忽然想起另外一件,我就会出现分心的现象,所以我的时间被切成一块一块的了,大大降低时间使用效率;第三,时间开销的总时长和我醒着的时间加在一起,竟然差了1小时28分钟,这些时间到底去哪里了??
这些都不是重点,因为我自从做了时间统计后,上面说到的三个问题我都注意到了,只有问题被发现的时候,才可以得到改进!所以,是时间统计法指出了我的问题,让我走上了改变的道路!
(三)月总结&月计划
我会把我的时间分成几个类别,包括工作类别、进化类别、生活类别、其他类别、浪费类别!根据每天的总结,统计出每个类别所需要的时间,并且按照柳比歇夫的方法,把这个表格做的详细细致,让自己看到自己在每个方面所花的时间。根据经验,月总结需要用时1-2小时,越熟悉未来需要的时间越短。
另外根据人生六大高度的要求,按照自己确定的人生目标,确定自己下个月的主要任务,制定一份计划,并且根据之前时间统计的经验,为每个类别的内容赋予一定量的时间。
当然,月计划本身就是一项很强的能力,所以不要一开始就希望立刻达到这个目标,时时刻刻记着两个字:积累,只有这样才知道,阶段不能跨越,回报需要付出。根据我的经验,只要半年,就可以拥有月计划的能力。
另外,月度总结很容易看到自己的进步,要知道,看到自己的进化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四)年总结&年计划
这个部分和月总结&月计划是类似的,根据月总结做份年度总结,要做出详细的一览表,要求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研究,找出效率变化的地方。不可否认,细致的年度总结篇幅巨大,要详尽,什么记录都有,可能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才能够完成吧。目前我还没有完全做一份年度总结的实践,等到我尝试这种方法,做出了一年总结的时候,再来说说感受吧。
同样的,根据人生六大高度的要求,年度计划应该参照的是人生目标以及愿景两个不同高度的内容来制定,我现在才明白了,这个能力是多么的重要,获得起来也是多么不容易!很多人并不知道,或者根本不愿意知道,这才是走好人生道路的唯一途径!我想,在即将成立的“幸福联盟俱乐部”中,我要把这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方法推出来,即使苦和累、多么不容易,也是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五)五年计划
话说“计划不如变化快!”,何必去做那没有用的五年的发展呢,我们怎么能确定我们未来的样子呢。
这句话看起来没有错,可是我现在已经不想再就这个话的逻辑、心理再作分析了!喊着计划不如变化快的人,内心的心理活动就是四个字:推卸责任,而推卸责任的原因是不敢直面现实!现实是:如果你希望人生之路走得有意义,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就应该找到这条路在哪里,应该怎么走。而那些不做计划的人,其实就是抱着过一天是一天,或者等着变化来的时候在处理的可悲心理!试想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无论是哪个方面的成就,他都会给自己提出愿景,而那些脚踏实地并且有目标的人们,不可能浮躁的期待着不可预知的变化,他们会做好一切自己可以做到的准备,等待变化来临的时候从容面对!在我看来,这才是计划的目的和意义!
所以,按照自己所设定的人生意义,去设立一个五年的计划吧,五年中,希望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就像《盗梦空间》里那不停转动的陀螺一样,只有在心里种下对于未来的一颗种子,它才有可能发芽成长为参天大树,即使这颗大树在经历多年的阳光雨露、风雨雷电的洗礼,它的样子并不是之前种子心中那未来的样子,但是又有何妨呢,至少它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了!另外,如果做好前面所说的总结和计划,其实,未来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所以,对于那些说做计划,就喊计划不如变化快的人来说,那颗荒芜的心灵里连个种子都没有,还去谈什么大树!!而我想“浮躁”和“不稳重”这样的词,也是给这些人准备的!
再次说明,以上时间统计法详细来源于@易仁永澄。关于本书,我没有读懂,加之我不善总结,所以写不出来这么有条理的详尽的时间统计法。但是我现在也在践行时间账本,在最初期,觉得此大神总结于我有用,所以拿来分享。我爱看书也有看不懂写不出来的时候,我是个同你一样的普通人。且当我为沽名钓誉之徒吧。
文章最:
“如何能做得更多、更快、更好——如果只用这种观点对待时间统计法,那么得到的好处只是附带的。这自然也很好,但还不够。关键在于一个人希望从生活中得到什么。”
我批注:
我希望从生活中得到
充分挖掘自己潜能的惊喜
充分利用自己能力的满足
充分拓展自己生命的成就
充分享受自己人生的幸福
我想去做更多
我想得到更多
时间统计法可以帮助我监督自己实现目标
还是那句话:
只有努力过后
才有资格说后不后悔
比️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4/22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