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悲惨世界(全集)(经典译林)》读后感_2000字

《悲惨世界(全集)(经典译林)》读后感2000字

人民的最终评价显得更加真实。巴比伦遭到蹂躏,使得亚历山大威信大减;罗马受到奴役,使得恺撒声望大降;耶鲁撒冷惨遭杀戮,使得提图斯名誉扫地。有暴君,必有暴政。一个人若在身后留下自己的阴影,那是莫大的不幸。

睿文批注:人民的褒奖成就了伟人的光荣与辉煌!

---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

威灵顿表现得很顽强,这是他的优点,我们绝不否认,但是,他的步兵和骑兵中即使是最卑微的人也和他一样顽强。铁士兵和铁公爵一样有价值。至于我们,我们只歌颂英国士兵、英国军队和英国人民。如果说有胜利,那也得归于英国。滑铁卢的纪念圆柱,如果不是顶着一个人头像,而是让一个国家的人民高耸入云,那就更公正了。

睿文批注:作为一名法国的文学家,能如此客观公正的评价英国人,英国军队,英国将军,这无疑是人格上的高尚,同时他也赢得了世界人民的爱戴!

---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

青年时期,睿文即拜读了雨果的《悲惨世界》与《笑面人》两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时的睿文,在阅读过程中因阅历与学识的浅薄很多高屋建瓴地阐述不甚了了,仅仅停留在在故事的发展脉络上,保留在记忆硬盘上的仅有冉.阿让,芳汀, 珂赛特,沙威等主人公的故事情节里,当然本次重读经典中的译者所翻译的人物名称与原著有差异,先入为主的记忆方式即使重读之后,仍感觉记忆给人带来令人惊叹的效应。

“维克多·雨果(1802—1885)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法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十九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了整个十九世纪,他以“生命和创作生涯之长、才华之横溢、作品之多样而统治着十九世纪”。雨果的声名响遍整个世界,正如波德莱尔所说的:“维克多·雨果是一个无国界的天才。””(译者序)

做为一名伟大的,不朽的文学家,一部《悲惨世界》即奠定了世界文坛的地位,不仅仅是其宏篇巨制的125万字的作品,更是其呕心沥血地求真求实的社会考察,耽于对意识形态的深度思考,长期对人性的洞悉,悲天悯人的纯良教化,都形成了该部作品的艺术风格及独特的创作结构,当然其中有部分的抑或是众多的批判者,但这并不能撼动其文坛的翘楚地位。

再读过程中,睿文注意到一个细节,雨果不断地提及1793年的过往,相信此时的雨果已在酝酿后来的伟大作品《九三年》,这不仅是他个人人生创作的延展,更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与总结,以及个人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与更迭,就如托翁在创作《战争与和平》,《复活》时的深度思考,也常常令伟大的文学家困惑、迷惘、纠结一样,思想有时也会令人走入幽暗的误区......

近些年,国内的学者及大众公知常常引用或拷问当政者,对地下管网的修缮与重建,“下水管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看似一个不经意的经典妙语,却产生了永久性的社会效应,这才是一部伟大与不巧的作品所代表的价值。

雨果在该部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论文作品,如果单独拿出来就是一部经典的学术报告。例如,对滑铁卢战役的考察,以军事角度进行分析,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对宗教信仰的剖析,对神权与皇权对抗,对宗教信仰中所产生的意识形态的衍变,对教皇主观恶意给信众带来的荼毒,对虔诚的信仰而产生的灵魂救赎;对欧洲语言形成中的俚语的历史沿革,特定的受众群体,以及粗鄙的,隐含特定意义的俚语是一个时代的语言化石等等。

“在修道院里,人们以苦为乐。人们签发由死亡兑付的支票。人们在尘世的黑暗中预支天国的光明。在修道院里,地狱是被作为进入天堂的生前赠与而接受的。戴上面纱或穿上修士服,是一种以永生相报的自杀。”

不难看出伟大的思想家总会在人类进程中,常常会把自己的思想的礼花绽放在人类蒙昧的夜空。读书最大的妙处在于,在潜移默化中,在字里行间中吸纳了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的灵光一现的智慧,在麻木的、机械的、惯性的、常规的行为中突然的仰视中看到了先贤们站在历史的巅峰之上,所幻化的迷人的光芒......

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重读经典,让睿文感触更深,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每一次进步,每一次被唤醒,都能听到思想家们的呐喊,比如圣西门,傅立叶,费尔巴哈,马克思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们,就如苏格拉底所说的“思想的助产士”一般“向前进”的美好愿望......

“只要由法律和习俗造成的社会惩罚依然存在,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制造地狱,在神赋的命运之上人为地妄加噩运;只要本世纪的三大问题——男人因贫困而沉沦,女人因饥饿而堕落,儿童因无知而凋败——得不到解决;只要在有些地区,社会窒息的现象依然存在,换句话说,从更广义的角度看,只要地球上还存在着愚昧和贫困,像本书这一类作品就不会是无益的。”

一八六二年一月一日于奥特维尔别居雨果为自己为该部作品作序,而睿文却将这段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序》当做《圣经》的注脚来理解,这是雨果酝酿了几十年的美酒,与芸芸众生分享......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4/2271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