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_3500字

的葬礼》读后感3500字

最早知道这本书是好些年前的事了,之后,我时不时都能在不同场合与之邂逅。但是,知道得早不如知道得巧。我一直以为这是本外国名著,书名和作家的名字都是那么让我深信不疑。后来无意得知此书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给我打击很大,让我在惊讶中沉默了好一会儿,哀叹自己的孤陋寡闻。后来,不知是为了雪无知之耻,还是为了表达由于长期以来的误会而产生的歉疚之情,抑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就这样,怀着纯或不纯的动机,开启了此次探索之旅。

书很厚,很重。五十余万字、六百多页沉甸甸的书,犹如黑黢黢的书名一样,让人望而生畏。白天四下无人的时候看,半夜万籁俱寂的时候看,总之有空就偷偷看,看了不知道多久。完了,哭了,累了,笑了,又哭了……很难用言语形容那种感觉,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哭得撕心裂肺,欲罢不能。颤抖地伸出五指,却抓不到具体的“罪魁祸首”,心里空落落的。

后来跑去豆瓣、知乎等“精英荟萃之地”游览一番,顿时哑然失声。目之所及,几乎都是一边倒地吐槽“烂书,三观不正,,搞师生恋,披着宗教的外衣写烂俗言情小说……”还有直接爆粗口,顺带对作者进行人身攻击——就好比吃了一枚变质的鸡蛋,必须要把生蛋的母鸡狠狠骂一顿方能解恨!不知为何,我觉得周身凉森森,仿佛这才是三观崩塌的开始。那些讽刺、谩骂、批判好像一波波巨浪朝我滚滚涌来,还来不及躲闪,就被重重拍到在地……其实很想问问那些人,这么糟践别人的劳动成果是怎样的“享受”?但还是果断地离开了。我只是一个过客,那儿不属于我。

书名叫《的葬礼》,有人觉得这个名字就是个噱头,根本没写教的深刻内涵。可是,这不是本小说吗?又不是宗教学专著,题目也不叫《论文化》、《教的人文精神》诸如此类。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不管怎样,还是要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话——进入正题。

梁亦清,一个勤劳本分、技艺高超却又一辈子穷困的手艺人,是旧社会受压迫的典型。一辈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觉得能有一口饭吃就知足了。因此,当徒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大胆计划,他居然深深地感到惶恐不安。可是,人越是想要顺从命运以求太平,命运就越是让人不顺。最终,被其视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却成了催命鬼,玉毁人亡。

梁君璧,这个人物让人有点不解,以至于刚开始不了解全局时,完全不能把“韩太太”跟“璧儿”联系起来。在我初步的印象中,“璧儿”应该是个勤快懂事、有骨气、刚强而又不失温柔的姑娘,宁可自己度日艰难也要帮父亲还清本不该存在的债以保清誉。尤其是那一句“奇哥哥,你……你娶了我吧”不知道揉碎了多少人的心。“韩太太”呢?全书中,只有她是真真正正的“”,可是这个却是最让我愤怒的。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是,她前一秒刚向真主忏悔,后一秒就开始对陈淑彦玩腹黑,只可惜,陈淑彦傻呀!再看看她对待身边其他人的态度: 把收留的姑妈就真的当奴仆使唤,当机器运转,终于有一天零件都坏了。这里面有一个细节: 有一次新月心脏病发作,大伙都去医院了,家里只剩韩太太和姑妈,这时姑妈突发心脏病倒在地上,活像个死人。韩太太吓坏了,过几分钟后姑妈自己又缓过气来了,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一次侥幸逃过死神魔爪并不能成为超人,后来,姑妈因此而丧命。如果说,韩新月作为女儿不能让她散发母性光辉,那作为病人为什么都不能使她有基本的恻隐之心?如果说,韩新月不是自个儿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那韩天星总该是自己的亲骨肉吧?她不也是棒打鸳鸯不眨眼吗?当年她跟韩子奇裸婚,嘴上说不介意,其实一直都耿耿于怀呢,觉得是这辈子的耻辱。这不,儿子结婚正赶上困难时期,那派头简直使人产生罪恶感。就连她对韩子奇的感情,我现在也不能确定有几分真心。或者,她从来只是把他当成摇钱树而已。韩太太市侩刻薄,城府深又爱虚荣。或许,是生活的真相让她迫不得已;或许,“璧儿”早已为其埋下那些丑陋不堪的种子……

梁冰玉,有着与其姐姐截然不同的性格与气质: 她奔放自由,不像姐姐那么愚昧短浅;她追求爱情,不像姐姐那么刻板守旧;她崇尚独立,不像姐姐那么患得患失。然而,她错生了时代,也错寻了爱情。一段错误的爱情使得她恐惧爱、拒绝爱,却又让一封错误的书信开启她绝望的爱,最终也毁了她最后的爱。不知道这到底是造化弄人还是自己作死?

韩子奇,个人觉得这个人物很悲剧,很可惜。他十九岁时卧薪尝胆式的壮举鼓舞人心,直到现在也很有借鉴意义。但是为什么中年以后就变得优柔寡断,唯唯诺诺呢?还是玉。玉使其活得熠熠生辉,也使其死得凄凄惨惨;玉使其充满抱负,也使其格局缩小;玉使其抛妻弃子,也使其困于囚牢。或许,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韩子奇的影子,终其一生,都无法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真谛。在此,引用一句我喜欢的台词“我喜欢一朵花,不一定要把它摘下来;我中意风,难道叫风停下来,让我闻一闻?我中意云,难道叫云飘下来抱着我吗?我中意海,难道要我跳海?”

沙蒙·亨特,这个外国人并非书中主要人物,但是作为一个“中国通”,他与韩子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得出来,他对美玉的热爱并不比韩子奇少。但是他比韩子奇懂得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拿得起,也放得下。由于吸取了祖父的经验教训,亨特很是看得开,懂得何时把珠宝美玉变现,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韩子奇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吗?执迷不悟罢了。

奥利弗,看到奥利弗的悲剧我第一次哭了。多好的一个小伙子!就这么没了。战争是惨无人道的,它把所有有价值的东西毁灭在人类面前,人类最美好的内核在它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甚至有点滑稽。奥利弗,带着他对生活的憧憬,对爱情的希冀,对家庭的情怀,微笑着走了。

韩天星,父亲的离弃使其葬送了学习生涯,母亲的自私使其失去了爱情,还背上了骂名。最无奈的是,他要把这些东西烂在肚子里一辈子,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那些挥之不去的伤痛煎熬着受伤的内心,拷问着失落的灵魂。不管怎样,他把自己残破的爱给了妹妹韩新月和初恋容桂芳,然而,这两个人都永远不再属于他了。都说他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可是,面对这样的家庭,纵使他有万语千言,在想要说出口的瞬间,内心的希望之火也已熄灭。

韩新月,给我最初的印象非常不好。她没进大学之前,我对她基本处于无感状态。填报志愿那一段,觉得她有点狂妄,但是又勇气可嘉。进宿舍安顿床铺那一段,我觉得我对她的反感已经达到巅峰。别人把行李搬到上铺的意图还不明显么?她硬生生的把别人的行李给拖下来,还理直气壮地给自己找了许多借口。搬到上铺之后她居高临下,俨然一副胜利者,沾沾自喜,心说想跟谁说话,就可以跟谁说话,不想跟谁说话,谁都别想打扰她。这,这不是任性自私又是什么?对于有点土气又英语超烂的室友,她也毫不吝啬自己的优越感。为什么后来生病了,这些反而没了?我不知道作家到底想把她塑造成什么形象,前后人格十分矛盾。看到后面,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没几个毛病?更何况她还是个处于豆蔻年华的姑娘。虽然,她花期短暂,过早凋敝,但是她难道不是最幸运的那个吗?她拥有世界上最真挚不渝的感情。

楚雁潮,全书中个人最喜欢的人物。倒不是完全因为他扮演了痴情男的角色,而是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信仰的光芒。他是所有主角中,唯一一个非(老版中韩子奇并非,不予讨论),但是他身上散发的近于宗教的神圣气息比任何人都强烈。宗教到底是什么,又有何意义?韩太太,一个最最虔诚的,跟什么都不是的楚雁潮站在一起,不也显得很可怜吗?在残酷的生活面前,人们到底是需要追逐神明,还是需要找到自己?他追求光明和真理,为了老师的愿望和母校的未来,他放弃自己热爱的翻译事业而留校任教,却没忘在时间的缝隙中追逐理想。他渴望爱情,但是他既没有韩新月那样天真,也不像梁冰玉那般盲目,更没有韩子奇如此懦弱。是他,为笼罩着死亡气息的韩家带去了一丝暖意,尽管最后仍然没能等到春天。故事的最后,中年的楚雁潮,头发花白,思念着那个永远年轻的姑娘,弹奏着他们之间的永不磨灭的爱的絮语。梁冰玉缓缓从他身边走过,听着那凄楚哀婉、如泣如诉的琴声,仿佛那是为她而歌。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5/23674.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