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500字
活出生命的意义
当提到奥斯维辛集中营时,人们想到屠杀,死亡,地狱。似乎人性中所有黑暗的属性在这里都能找到,这是离天堂最远的地方。然而,有个人却在这地狱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他叫弗兰克尔。
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党实施种族灭绝计划,身为犹太人的弗兰克尔也被卷入这场世纪大屠杀中,辗转被关押于各种集中营,其中包括有“死亡工厂”之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或许是上天眷顾,他有幸成为了为数不多存活下来的人之一。1946年,他于德国出版了《一个心理学家在集中营的经历》,后来它被改名为《对生命说 ‘是’》。它的英译本最初出版于1959年,书名为《活出生命的意义》。
全书第一部分为他在集中营的经历,作者将自己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探讨在极端环境关于人性和生命意义的问题。 在集中营中,没有年龄,没有职业,没有姓名,所有人都被用毫无感情的号码代替。死亡如同秋风中颤巍的叶,随时可能飘落到每一个人身上。老弱病残的归宿只有毒气室和焚烧室。文中写道:他随手指向几百码外的烟囱,烟囱里冒出的一串串火苗映照着波兰灰暗的天空,又慢慢融入幽暗的烟云。”每个人都被笼罩在死亡的阴云之下。
在集中营,他们每天要进行复杂繁重的劳动,修铁路,搬钢轨,处理死去的人的尸体,但是看看他们每天的食物:每天不到300克面包和一公升的清汤!除了物质上的严重匮乏,他们还时刻遭受着来自精神的压迫和虐待。里面的狱头可以毫无理由的对他们进行言语辱骂和鞭子抽打,不顺心就把最弱的人安排去干最重的活,他们丧失了作为人最基本的尊严。
几乎每个人都动过自杀的念头,这种念头源于绝望的处境,源于时时刻刻笼罩着的死亡危险和不断接近他人的死亡的事实。 作者也曾动摇过坚定的生的希望,直到有一天,他产生了幻觉:他看见了自己最爱的妻子。他忽然间领悟到: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他知道世界上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时间思念爱人,那么他就可以领悟幸福的真谛。正是因为“妻子”的陪伴,他选择在荒凉的环境中去忍受痛苦,也是在这样的信念下,他最终没有像其他犯人一样放弃了生的希望,选择自杀。而是坚强地活着,直到被解救。
第二部分讲述了作者在集中营中领悟的“意义疗法”。作者指出:如果说生命有意义,那么遭受苦难也有意义。苦难、厄运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没有苦难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在存在之虚无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物质条件相当充足,却总是焦虑,厌倦,苦恼,面对人生,充满了茫然和不知所措。这个时候,发现人生的意义,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按照意义疗法,作者提出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即取得常说的成功;(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即感悟和爱别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即忍受苦难。
曾经有两条路摆在我面前,一条相对安逸,但会失去一些自由;一条充满未知,但更容易实现个人的价值。我站在路口,左右摇摆。我想要自由,又害怕苦难;想要活成自己的模样,又无时无刻不在盯着他人对我的评价,慎言慎行。读罢此书,我毅然地选择了顺应自己的内心,走向了那条可能坎坷的路。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当你看见一个人面对死亡的重压,仍能追寻生命的意义时,你会明白,上天赋予我们的生命,不应该被我们轻易辜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有些人一朝醍醐灌顶,将生活过得多姿多彩;有些人终其一生,浑浑噩噩,在历史的洪流中不留一丝痕迹。愿爱读书的人读好书,不爱读书的人试着多读书,当你迷茫无助时,总有那么一段文字会像一束光,助你找到生命的意义。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5/24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