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瓦尔登湖(纯爱英文馆)》读后感_1900字

《瓦尔登湖(纯爱英文馆)》读后感1900字

从入世到出世,不想懂他的孤独!

《瓦尔登湖》这本书有很多人读,很多人推崇,我刚开始看了一些评论,里面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最终决定自己读,自己体会。

近二十个小时读下来,我长叹一口气,我的体会怎么与常人差那么多?

理解梭罗,或者说解读梭罗,需要有一定的宗教背景,当然,有宗教背景的人与没有宗教背景的人,读起来肯定是完全不同的体会。

梭罗早期受到的是教教育,在他的写作中可以看到很多《圣经》中的经节;接受超验主义后,梭罗开始拥抱来自中国和印度的东方哲学,当然,更多还是古印度哲学中的婆罗门教等等。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梭罗隐于野只能算是小隐。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如果按照《圣经》的标准,只有没有教,教是人用的名义创建的宗教。

梭罗天生反骨,对教的许多宗教行为与宗教形式反感,他厌恶牧师喋喋不休的讲道与说教,也厌恶宗教下的伪善。

东方哲学比教的宗教哲学更\人\性,更容易让人接受,为何?道教中的神仙可以通过修炼得道,佛教中的清规戒律可以通过克扣己身做到,诸子百家孔孟之道,可以通过读圣贤书悟道,最关键,这些哲学都是从人心中开始的升华,是人证明自己存在与归宿的论说。

《圣经》中说,世人都犯了罪,亏欠了神的荣耀。世上没一个好人,没一个义人。就人本性来说,没有人愿意听这样的话,对于梭罗这种极度自我的人,他后来屡次受挫后可能更觉得难以接受了。

很多宗教中,也会提到人有罪,可是,比起圣经中说的,无疑让人舒服多了,要赎罪也简单多了。很多宗教的神都有各种样貌,简单直接看得见,举头三尺有神明嘛!(教,犹太教,教中的新教派都聚会点都没有雕像,罗马天主教和教是不同的,这两个宗教中的分支多得令人咋舌。)

值得一提的是,梭罗和他早逝的哥哥约翰同时喜欢上一个女孩子,可人家女孩子拒绝了两兄弟,并说梭罗太极端不能让她接受,梭罗后来是一生未婚。

梭罗个性中的自我,骄傲,固执,与极端,我们如果仔细去读《瓦尔登湖》中的一些论点,一点都不难发现。从人的意义上而言,梭罗很有才华,高智商,富有科研精神,理当是天之骄子为人所崇拜,可是哈佛却没发给他毕业证。

梭罗大学毕业后和他哥哥一起办学校,辛辛苦苦汲汲营营,收效并不好,他哥哥生病去世了,梭罗忙不过来就关了学校。梭罗的教育观念,在那个时代可能是比较离经叛道的,如果到了我们这个年代,说不定就是教育大家了。

屡屡受挫,处处碰壁,这些不好的经历都在梭罗的性格中打下了深刻的印记,后来爱默生成为他的精神导师,他开始超验主义体验,东方哲学给他苦闷的内心注入了生命力。

梭罗搬去瓦尔登湖隐居,在那里体验生活,寻求精神上的体验与超脱,可是,梭罗的核心精神追求,并不是任何宗教,而是选择他认为正确的来吸收。

梭罗并不否认《圣经》,他也崇拜古印度教神明,对孔孟颇有仰望之心,古希腊古罗马的神祗,他也从没忘记过。从宗教的角度,他很虔诚,敬畏神明,从真实的角度,什么都信的人往往什么都不那么信,只相信自己。

没有人可以侍奉两个主子,太多的宗教信仰与教义最终可能让人变得古怪而混乱。在《瓦尔登湖》中,梭罗的许多观念,看似合理,实则叛逆,看似和平主义,认为众生平等,其实常常瞧不起别人。

所以,梭罗有着分裂的个性,他自己也承认这一点,梭罗认为人不需要政府,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自由不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这是另一个哲学家说的。

爱默生是梭罗的精神导师,两人最终因为梭罗要出书,爱默生给他推荐出版商,可是效果不好,梭罗经济困窘,两人分道扬镳。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可是梭罗对爱默生给予他的资助(在瓦尔登湖隐居期间)只字不提,一开口就是自己完完全全靠自己养活自己,似乎有些让人无语。

在宣扬自我与个性的时代,梭罗无疑很能够迎合人们的口味,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证明自己而证明自己,也算是自成一派。可是,我头脑中,始终还是记得《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于亲民,止于至善……物有本末,事有始终……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先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修身…正其心……诚其意……

梭罗的入世是为了功名,出世同样是为了功名,这样的孤独,没有那么高深,也不必懂太多。梭罗的科学精神,环保的理念,为后人留下宝贵地理资料的创举,都是他的过人之处,若是论及精神与哲学观,个人还是不太认同的。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5/24342.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