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_2700字

《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2700字

《简单的逻辑学》

看完整本书可以说是云里雾里,甚至没有发现完整的逻辑学的定义,但是为了不为读书数量而读书还是回过头来理了一下思路。

…………………………………………………

逻辑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其是对思维规律的研究。---摘自百度百科

本书从5个方面来做介绍

一、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10个方面)

1.全神贯注。许多错误的产生源于我们注意力不够集中。

2.确认事实。事实需要我们主动去认识,一旦我们忽略它的存在,它就会露出狰狞的面目。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

3.观念与其对象。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

4.留意观念的本源。观念能感知的来源是独立于人脑意识的客观事物。

5.观念联系事实。人类认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1)客观存在的事物;(2)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3)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借之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

所有一切都来源于事物的客观存在,如果没有这个客观存在,就无所谓关于事物的观念和语言。

6.将观念付诸语言。观念必须和语言紧密切合,人们才能畅顺交流。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清楚表达我们的观念,仅仅是因为没有完全了解自己要表达什么。所以,回头重新审视观念的外在来源,理清思路,合适的表达将随之而来。

7.有限沟通。语言和观念的匹配度越高,沟通就越清晰、有效。

①说完整的句子。

②不要将主观想法当做客观事实。

③避免使用双重否定。

④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

8.避免使用多义和模糊的语言。通常,一个词语的使用越普遍,它的含义就越模糊。

9.避免闪避式语言。尽量直抒胸臆,降低听众对你所要表达的意思产生误解的可能性。

10.真相。所有的逻辑推理,所有的论证,目的只有一个:找出某个事物的真相。

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相。

二、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特点:不证自明,不能被证明。):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矛盾律。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排中律。不存在中间状态。

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2.灰色地带及人为灰色地带。灰色地带是指真相不能被清晰确认出来的情况。生活中充满了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打起精神来面对它们。但是不要制造太多的灰色地带。

3.万物终有其根源。每一个原因与其结果之间必然存在根本的相似之处。

4.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

5.区分原因。动力因、目的因、质料因、形式因。

6.定义术语。逻辑上定义术语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将要定义的术语放入最相近的类别当中;第二步,确定其与同类中其他事物的不同特性。

7.直言命题。最有效的论证,其结论都是直言命题,清楚明确地告诉我们事物的真相是什么。

8.普遍命题。使一个普遍命题成立要满足以下条件:(1)它所陈述的事物是真实的;(2)适用于整个类别。

普遍命题有两种形式: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

三、逻辑学的语言。

1.建立一个论证。每个论证都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两个不同类型的命题: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

2.从全程到特称。

全称命题的特点是,如果它为真,那么这个说法适用于同一类别中所有特定的个体。

3.从特称到全程。从全称到特称的论证过程确保了结论的必然性,从特称到全称则不然。

4.断言。断言是将谓项附着于主项的观念联结过程。

5.否定命题。肯定命题在观念之间搭建桥梁,将不同的观念联结起来;否定命题则相反。

6.比较。

7.比较和论证。

8.正确论证。为了使论证正确有力,我们必须关注其事实(内容)和形式(结构)。

论证形式:联言论证、选言论证、条件论证。

9.条件论证。条件论证,有时又称假言论证,是一个包含“如果……那么……”结构的论证。

10.三段论。

下面是三段论的一个符号模式:

每一个M都是P。(大前提)

每一个S都是M。(小前提)

所以,每一个S都是P。(结论)

11.前提的真实性。任何一个论证,如果想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必须达到两个基本的要求:一是它必须有正确的内容,二是它必须有合理的结构。

12.前提的相关性。如果前提本身和结论毫不相关,即便它是正确的,也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13.事实命题,价值命题。价值命题所依附的客观事物越是广阔坚固,它本身就越可靠。

14.论证结构。中项的作用是联结大项和小项。注意中项在前提中的位置。它是大前提的主项部分,小前提的谓项部分。

肯定命题中谓项的重要性质如下:它们通常是特称(或者“不周延的”),永远不会是全称(或者“周延的”)。

中项至少要有一次是周延的,一个不支持中项周延性的论证结构必然是无效的。这种错误在逻辑学上有特定的名称,叫做中项不周延。

15.结论必须反应前提的量。命题的量指的是它是全称的还是特称的。在三段论的论证中,如果前提中有一个特称命题,那么它必被反映在结论中。

16.结论必须反应前提的质。命题的质,指的是它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如果论证中的结论是否定的,那么前提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否定的。

17.归纳论证。归纳推理的目的是对大量的事物作出可信的一般性结论。归纳论证只能得出可能性结论。归纳论证的前提是一个由特称命题组合而成的系列证据。

传统区分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的方法是:演绎论证是从一般到个别,而归纳论证则恰恰相反。这是区分两者的有效方法,但有其局限性。更准确地区分两者的方法是:演绎论证得出的是必然性结论,而归纳论证只能得出可能性结论。

18.评定论证。论证展现的是推理的核心——推理的过程;在最简单的形式里,它使我们从一个观点出发并接受另一个观点。在评定论证正确性的过程中,第一步要确定的是,我们所要评定的论证是否是一个真正的论证。换句话说就是,论证的两个基本要素——前提和结论,都体现出来了吗?

19.构造一个论证。在构造一个论证时,首先要注意的是两个要素:前提和结论。

前提必须符合两个标准:真实、有力。给予结论最大限度的直接支持的前提才是相关前提。

四、非逻辑思维的根源。

怀疑论、逃避性不可知论、玩世不恭和盲目乐观主义、眼界狭窄、情感和论证、推理的原因、论证不是争吵、真诚的局限性、常识。

五、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中项不周延、偷换概念、窃取论题、虚假假设、稻草人谬误、误用传统、以暴易暴、民主谬误、对人不对事、压制理性、滥用专家意见、质的量化、以出身论英雄、止于分析、简化主义、分类错误、混淆视听、以笑饰非、以泪掩过、无力反驳不算证明、两难陷阱、以先后论因果、情感误导、功利误导、避免结论、简化推理。

…………………………………………………

以上基本上是照着目录抄了一遍,尴尬!也算是复习了一遍。虽然复习一遍基本还是云里雾里。

总结完多了一个感想:前面三章的准备、原理、语言抵不过第五章的套路啊!创造出这么多套路也是不容易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5/24801.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