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读后感1200字
林徽因是在中西方双重文化的教养下长大的,既有着诗意的敏感,又不乏理性的逻辑,是有着难得的通透与清醒,不断追求人格的独立与自由的女子。无论感情还是事业,她始终是一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
沈从文曾致信徽因,望她能帮助他“抓住理性的自己”,把“横溢的感情”设法安排妥帖一点。 可见,不止是徐志摩,金岳霖,她令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男子们纷纷倾慕并引为知己。不知是因为她的锋芒太盛,还是仰慕他的男性友人太多,使她招致了种种嫉恨,从冰心的《太太的客厅》,到后来林洙的诋毁,总之同时代的女性见她都不自在,唯有美国人费慰梅是其唯一的同性友人。
她在给沈从文的回信中写到:“人活着的意义基本的是在能体验情感。能体验情感还得有智慧有思想来分别了解那情感——自己的或别人的!”可见她情感丰沛又不乏理性,她足够真实又不盲目。她的一生中不乏才子的爱慕,她也曾坦诚的面对。但她并没有如萧红般经历情感的坎坷与背叛,许是与童年的境遇有关,许是与她的博闻强识有关,也许她太懂得取舍,太知道自己要什么,总之,她选择了梁思成,选择了一段近乎完美的婚姻。林与梁智识相当,志趣相投,势均力敌,又互为相辅。纵然生活里的她不爱家务,也脾气暴躁,体弱多病,极度自恋。纵然61岁的梁思成不顾子女们的激烈反对,决然选择了续弦林洙。梁思成对林洙说:“我不否认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可是,她也曾为着他们的共同理念和理想,陪他走了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寻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并在艰苦的条件和病痛的折磨下,承担了《中国建筑史》的全部书稿的校对和补充工作。他们同甘共苦,患难相助。也曾为了保存古城北京的原貌一同疾呼呐喊。正如文中所说:“如果用思成和徽因终生痴迷的中国古建筑来比喻他俩的组合,那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那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镂空的门窗和美丽的阑额。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我相信,无论今人如何质疑,当初,他定是爱过她的。
近年,林徽因常常被拿来议论,热议的焦点更多围绕在绯闻与八卦之间,而忽略了她的才华和与思想,她在建筑界、美术界以及文学界的成就,以及她为了理想付出的远超寻常女子的努力与勤奋。她还是个充满了“文艺复兴色彩”的女子,文艺的、科学的、东方的、西方的、古代的、现代的、人文历史、工程技术,汇集一身,甚至在很多不相干的领域达到一般专业者难以企及的高度。
“我的主义是要生活,没有情感的生活简直是死!生活必须体验丰富的情感,把自己变成丰富、宽大能优容能了解,能同情种种“人性”,能懂得自己,不苛责自己,也不苛责旁人。不难自己以所不能,也不难别人所不能,更不怨命运或是上帝,看清了世界本是各种人性混合做成的纠纷,人性又就是那么一回事,脱不掉生理,心理,环境习惯先天特质的凑合!”把关于她的文字与她写就的文字细读下来,才会发现她的复杂,她值得被关注的远不止美貌和情感。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5/24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