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和她客厅里的先生们》读后感1100字
没想到刚好在2018年4月1日这一天看完。也算是冥冥之中对林徽因和那一代前辈们的一份缅怀。
看了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那是艰苦的一代,那是张扬的一代,那一代有着最灿烂和百花齐放的文艺梦想,那一代有着最质朴最纯粹的学术追求,那一代还有最豪放最年轻最无畏的爱国情怀。在战火纷飞中,人性的丑与美被无限放大,热血的年轻飞行员,闪光的中华学子才更加熠熠生辉。
作为建筑学院的学子,林徽因女神一直是我羡慕的对象。漂亮,聪明,又遇到了志同道合相伴一生的另一半。从前对她更多认为是梁思成背后的女人,是极具八卦看点的民国名媛,了解得深入才明白她的韧性与才华远不止如此。
年轻时的林或许是个渴望被爱渴望拥有的人,在大家庭中,有着复杂的亲情关系,她渴望脱离,必须讨得父亲的欢心,讨得所有人的喜爱。环境造就了她的八面玲珑,天赋与聪慧带给了她更多机会,接触广阔的世界。那时的她,并未形成一个明确的目的与世界观,只是凭感觉选择了读书,选择了与亲近的父亲一同迈入新世界。
在国外的几年,是她成长最迅速的时期。学会了打理日常生活,认识了更多才华横溢的“长辈”,阅读学习更多知识,学贯中西。她看到了先进的科技,更深入体会了从小生活的地方传统,碰撞让她产生更多思考。
认识梁思成,携手留学进修,这是她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与理想的时刻。经历过,看过,体会过,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初心。选择了梁,不仅是生活方式的确定,更是事业方向的确定。他们要进一步学习,为的不是个人享受,而是为民族留下更多值得纪念的非物质财富。
战火给她带来的是更深刻的成长。面对了弟弟的死亡,知道了萍水相逢的八位飞行员年轻生命的陨落,直面炮弹落在面前的生死一线,她用生命中最大的韧性去适应,去捍卫自己的家庭,保护自己的家人,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这时的她,不再有渴望所有人喜欢的执着,也不再有讨好别人的举措,找到了真我,也找到了内心深处的坚持。
战后,虽然不再四处飘摇,苦难的生活却也留下了病痛的印记。留下不长的时间里,她为自己坚持的事业努力到最后一刻。留下这令人津津乐道,令人无限唏嘘,令人肃然起敬的一生。
读到这样的前辈,触动我的不仅是她,还有更多是那个时代。无问西东里的飞行员,西南联大的诸位学者,徐梁林金等等等,他们的风采都一直铭刻在观者心中,他们告诫着新一代年轻人,应该奋斗的除了房子车子还有梦想,面对过国破家亡才知道和平安宁的可贵,见识过人情冷暖才学会用最大的善意对待别人,看见过年轻生命为国捐躯才明白自己的渺小与无能。
那是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那里有值得现在的年轻人视为榜样与英雄的人们。
你是,人间四月天,清风拂面,留下不朽的传说。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5/24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