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2》读后感_4500字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2》读后感4500字

看到是混子哥的又一部中国漫画史,毫不犹豫就买回来了,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这一本主要在讲汉朝,三国和魏晋时期的历史,其中大部分篇幅给了汉朝和三国时期。风格依然如前作一般诙谐幽默,但是又不缺乏主要的史实,因为是各朝代的框架和主要历史事件,所以很容易让读者对这几个朝代有很清晰的把握,同时,作者对各个时期的经典史实总结用漫画形式展现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毫无疑问的5星。


汉朝总共经历了三个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与东汉(25年-220年),中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9年-23年)。西汉东汉各200年左右,中间的短暂的新朝只维持了15年。

西汉的主题几乎就是在给汉武帝筹备盛世,汉武帝攻打匈奴,以及之后的为汉武帝还债。

先从西汉建立说起:

* 刘邦打败项羽,建立西汉(刘邦在位:前202-前195),定都长安(现西安),其妻吕后在刘邦死后把持朝政,连杀三个皇帝,自己当然也没有好下场。

* 然后就是“文景之治”时期,汉文帝(前180—前157)汉景帝(前157—前141)基本政策就是维稳,休养生息,这使得西汉得以积累大量财富,为汉武帝的鼎盛时期做出巨大贡献。

* 之后就是汉武帝(前141-前87)的鼎盛期了,汉武帝刘彻雄心勃勃,当时的西汉是被各种少数民族包围在中间的,北匈奴,东朝鲜,南东越、闽越、南越。汉武帝的总体政策就是能降服的降服,不屈服的直接打。(也是汉武帝时期开始重新尊奉儒家思想,这也跟汉武帝极其欣赏董仲舒的才华有关)汉武帝的丰功伟业不容置疑,这使得中原终于知道原来匈奴不是不可战胜的,而且不止是可以战胜,而且被汉武帝打的心服口服。但是战争毕竟会劳民伤财,更何况是汉武帝时期的长年累月的战争。这使得刘邦建汉以来积累下的财富被消耗殆尽,留给后代的是一个比较羸弱的汉朝。

* 汉武帝之后就是“昭宣中兴”盛世,汉昭帝(前87—前74)汉宣帝(前74—前48),这也是西汉时期最后一个盛世,这之后西汉开始国力衰竭,并且进入了外戚政治的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即位的都是小皇帝,无力摄政,所以都是外戚直接长官朝政,这是吕后开的先河。

接下来就是王莽的新朝:

* 王莽本来是西汉最后一个时期的宰相,借助外戚的力量篡位成功,建立了王姓的新朝。

* 王莽本身是一个很厉害的,智商高,视野广,肯努力,行动力也强的人。

* 有一点关于王莽的谜团至今未解,就是他强制推行了很多远超当代的改革,甚至很多新的理念至今都不过时,这其中包括:

* 货币改革

* 人人平等:废除奴隶买卖

* 土地改革:土地收归国有

* 市场改革:国家控制盐铁酒和贷款业务,控制物价

* 然而过于激进的改革,以及重新挑起对匈奴的战争,使得王莽很快就面临了内忧外患,北方赤眉军和南方绿林军起义造反,其中南方绿林军的领袖刘秀推翻并杀死了王莽,建立了东汉。


汉朝最后一个时期,东汉:

* 刘秀祖上是汉武帝的兄弟,所以血缘来说他是王室后代,但是起义造反时他已经成平民了。推翻王莽统治后,凭自己姓刘,便重新建立了汉朝,定都洛阳。

* 东汉时期的皇帝除了刘秀都不出名,最初几任皇帝中规中矩,潜心治理国家,直到汉和帝时期(88年—106年)出现拐点。汉和帝年少登基,外戚政治因此趁机死灰复燃。在此之前,刘秀刻意不给外戚机会掺和朝政。

* 自从外戚当政之后,他们越发喜欢利用小皇帝上位,这样可以让他们继续独霸朝政。当这些小皇帝长大,有能力执政的时候却又发现身边的臣子都是外戚,权力不在自己手中,于是只能利用身边的宦官,而宦官势力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崛起的。

* 宦官崛起,并且一点点除掉了外戚力量,权力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宦官执政,这当然使得士大夫阶级不满,于是这两股势力开始了长期争斗,史称“党锢之争”。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

* 黄巾起义(184年):宦官专政时期的东汉,政治黑暗,官吏贪残,横征暴敛,敲诈勒索,民不聊生。这种情况下农民起义几乎成为必然,而且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随着黄巾起义的失败,东汉也走到了末路。黄巾起义时期,也是三国英才们施展宏图伟业的开始。




汉朝时期的西域和匈奴:

* 西域地区主要是指当前的新疆地区。在汉朝时期,西域夹在匈奴与汉王室之间,经常被卷入战争中。这期间涌现了无数出现在历史课本中的抗匈名将和出使西域的著名使节。

* 张骞出使西域:虽然被匈奴来回关押了十多年,但是为汉朝带来了对西域最初的认识,成功开拓了丝绸之路,从此开始了汉朝与西域的往来

* 卫青、霍去病: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抗击匈奴的将领,同时也是舅舅外甥的关系。他们几乎就是汉朝帝国双臂。

* 李广:同为抗匈名将,将门世家出身。一生与匈奴抗争了40余年,汉景帝时期便开始抗击匈奴。但是李广的争战功绩并不如卫青霍去病,汉武帝最初赏识他的名气,到后来因为战败被废为庶人,虽然后来又有重新提拔,但是战功并不卓越,而且最后一次在随卫青北伐匈奴时因延误战机而被责罚,愤而自杀。

* 苏武:出使匈奴的使节,被匈奴囚禁却宁死不降。

* 李陵:李广之孙,奉汉武帝之命出击匈奴,因寡不敌众而投降。汉武帝因此处死了李陵全家,这也迫使李陵彻底归降了匈奴,并以匈奴人的身份死在异域。

* 司马迁:著名史学家,因为为李陵求情而遭受宫刑。

* 班超:东汉时期的著名将领和外交家,东汉最后能建立与西域的良好关系,几乎都是班超的功劳。

* 汉朝与匈奴的战争前前后后延续了300多年,最终因为自身的分裂,在东汉时期就只有北匈奴还在于汉朝作对,并且最后被汉朝彻底打败,向西逃到了现在的欧洲地区。




三国:

这一段作者依然说的很明确,几乎就是四个阶段:东汉末年,董卓乱政,群雄割据,三国鼎立

先从东汉末年和董卓乱政说起:

*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不只是有黄巾起义,而是全国范围的各地农民都有大大小小的起义,由于朝廷已经无力镇压所有的起义,只能放权给地方,于是导致了地方军阀的崛起。

* 与此同时,宫中的宦官和士大夫依然在做鱼死网破的斗争,但此时何进与袁绍作为士大夫阶层,为了对付宦官,决定引进外援,召唤董卓入朝帮忙摆平宦官。而何进却未等到董卓便以被宦官们杀害,袁绍以此为由杀死了这些宦官。这样一来董卓其实已经没有必要再来了,但是董卓仗着手中的兵权,来到朝内便开始变向挟持了天子,号令各个诸侯。

* 董卓乱政导致了老一辈的士大夫们的不满,被王允设计刺死,但是王允随后又被董卓的手下李傕郭汜杀死,并且两人分别把持了皇帝和群臣。

接着到了群雄割据,此时才是《三国演义》中的最精彩的部分,也就是三大战役之间的故事:

* 官渡之战:在这场战役之前,北方是被曹操和袁绍两股势力统治的,最初的形势是袁绍明显强于曹操,而且曹操则是四面受敌,曹操的过人之处就在此展现了出来,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且极具识人才华,笼络了各种豪杰,逐一打败了周边的军阀,直到北方只剩下袁绍。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焚毁袁军粮草,使得袁军丧失斗志,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 赤壁之战:统一了北方之后,曹操开始意图统一南方。此时的势力已经渐渐明朗,北曹操,江东孙权,巴蜀刘备和夹在中间的刘表手中的荆州。曹操最初计划是先攻下荆州,不料刘表此时去世了,于是荆州轻而易举的被另外三家瓜分了。曹操的下一个目标就瞄上了刘备的蜀地,刘备派诸葛亮出使东吴,最终联合东吴在赤壁抗曹(208年)。

* 夷陵之战:221年七月,即刘备称帝三个月后,以替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国君孙权立即以陆逊率军应战,陆逊以逸待劳,挡住蜀军攻势,更在222年八月夷陵一带以火烧七百里联营打败蜀军。

最后,三国鼎立:

就在夷陵之战进行的同时,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了被曹操操纵了多年的汉献帝,建立了魏朝(220年-266年),紧接着刘备和孙权也相继建立了蜀国和吴国。自此才进入了三国鼎立时期。然而这种平衡很快就被打破,当时的司马懿雄心勃勃,很快大权在握但是并没有马上废掉魏帝。司马家族首先灭掉了蜀国,然后才废掉了魏帝,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名为晋,最后顺手把吴国也灭掉了。自此中原重新统一了起来,进入了晋朝。



晋朝:

总体来说的脉络就是:

* 北方:西晋——>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前秦——>北魏——>北朝

* 南方:西晋——>东晋——>南朝

虽然这个时期,中原进入了大撕裂和大乱斗的时代,中华文明却也在这个时候完成了民族大融合,自此之后,少数民族也进入了中原,并且一直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晋(265年—316年)是一个比较混乱的年代,由于司马一族统治者(司马衷)无能,再加上司马家族内斗,也就是“八王之乱”(291年—306年),整个司马家族包括外戚为了控制王权,进行了惨烈的厮杀。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进而引发战争,祸及全社会,造成大量破坏,也加剧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八王之乱期间,北方主要少数民族匈奴、羯、鲜卑、羌及氐等五族的各个部族趁西晋政权内部空虚,纷纷起兵脱离晋朝控制,并陆续建立割据政权,入驻中原,最后导致建兴四年(316年)西晋灭亡。

五胡乱华:指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夺取西晋政权(五胡十六国),形成与东晋政权鼎立之势。“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西晋时期的司马家族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司马睿在南方把守,由于北方政权不保,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了东晋政权。

东晋(317年—420年):相对北方的割据来说,东晋的发展就简单多了,北方则几乎一直处于战乱和分裂再分裂的局势,前前后后建立了无数的小国。这期间,前秦曾经统一过北方一段时间,紧接着就对东晋发动了著名的淝水之战。这又是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发生于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谢安指挥)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苻坚统领)。


关于魏晋时期的文化:

由于司马家族夺权,他们对关于政治的话题就很敏感,民间就比较避讳政治的交流,于是人们人们就只能说完全与政治无关的话题。

* 崇尚喝酒,“竹林七贤”就是魏晋时期的人,这些名士都极其好酒;

* 喜欢吃药(寒食散),这种药使人兴奋,神明开朗,但是毕竟是毒物;

* 追求外貌

魏晋时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陶渊明、王羲之等都是这个时代的人物,但这很大程度上也正是源于人们对现实的失望和逃避。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5/24858.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