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研究》读后感1300字
第一次系统的了解了一下红山文化的特色和要点。对红山文化也算是有了一点点认识。遗憾的是书中相对应的图片太少了一点,很多出土的文物和遗址如果能够搭配上相关的图片会更加一目了然。
红山文化是种花家史前时期北方辽河流域最重要的文化遗址。红山先民在玉石雕刻使用、图腾创造崇拜和神祗祭祀方面已经很系统的结构和模式,在史前文化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红山先民氏族的来历,我现在比较愿意相信是晋北涿傀戎牧族群,把女希族群排挤出了山西,女希部迫于无奈只能一路向北,离开有戎牧族群的季节,为什么不向南,应该是因为有共工部落阻挡,炎帝凌家滩共工族群,也是女希族群的主要敌人之一。尽管女希族选择向北而去,但是随着后来女希部落和共工部落的发展还是发生了摩擦。但是不管怎么说在此之前,在红山一带女希部落和黄帝氏族的后裔韩荒部落,相互交融结合,最终形成了红山文化。——《山海经》中认为颛顼是韩荒的后裔,而颛顼和共工比邻而居,拥有共同的首领少昊。那么也就说的通了。
女娲在上古神话体系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便是捏土造人和女娲补天了。
造人很好理解,女娲规定了婚姻制度,更好的帮助了氏族的繁衍和发展,可以理解为造人。也正因为如此,红山文化出土的众多孕妇像也是红山族群对繁殖女神的崇拜和对氏族发展的重视。早在史前时期的先民就有了承认女性地位、尊重女性的良好品质,怎么到了现在反而弱了一些呢?
至于补天,现在在在距离牛河梁女神庙一公里的地方,有一座人工夯筑起来的的小山坡,围绕小土山周围的山头上有30多座积石冢群址,整个积石冢群都是圆锥形、大抹顶,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布局是一样的。牛河梁大金字塔顶炼红铜的遗址,与女娲补天神话传说中女娲炼五色石的情节十分吻合。
那么神话之中共工和祝融大战撞到不周山,可以推测为,共工部落和祝融部落在不周山战斗破坏了大量的地表环境,而此时一旦遇到大雨也便很容易引起山洪暴发、泥石流滑坡等常见的自然灾害。——这里应是少昊实力衰弱,面对共工的崛起,少昊的继承人颛顼让重黎对抗共工。重黎即重部落和黎部落。重是少昊之子,也在江水流域;黎部落是颛顼妻子女禄的娘家部落,女禄所在的部落也叫滕濆氏,是祝融离朱后代的一支。这也就是共工和祝融大战的来源。
那么女娲补天与其说是补天,不如说是为了治水。对于从事农耕华夏来说,水患和水利是历来是首要关注的大事;五色石料和芦灰,都是早期治水的重要必需品。所以,女娲补天应该是母系氏族社会时的人类,进行较大规模的的治水历史。
所以红山出土的女神庙和女神像是不是有很大可能是为了纪念当时部落伟大的女性首领呢?而祭祀所需要的坛、庙、冢也正是在这样一个需要生存的社会意识形态下的产物。
红山文化作为史前种花家两大玉器中心之一,红山文化的先民已经将制玉技术和制石技术分开,使得制玉工艺成了独立的工艺。其中,勾云玉、箍型器和玉猪龙被称为红山文化玉器中最典型的三种类型。了解了红山文化后蓦地发现,华夏银行的LOGO灵感也正是来源于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C型玉雕龙。玉猪龙则明确了史前时期的先民对猪的重视,也难怪韩荒族的远祖因为最早驯化了野猪,所以以此为图腾。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5/24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