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气质柴静》读后感_1900字

《气质柴静》读后感1900字

《气质柴静》

▲ “柴静离一个伟大记者的标准,还差一点儿宽容。”这是央视著名制片人陈虻对柴静的初期评价。陈虻于柴静而言,可是说是使她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的伯乐了。

▲ “柴静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新闻人和最棒的主持人之一。”这是白岩松对柴静的评价。

▲ “我是柴静,火柴的柴,安静的静。”这是柴静自己时常的自我介绍。

《气质柴静》,作者在每一个章节里对柴静的描述的篇幅其实只占了开头的一小部分,通过列举和柴静相关的一些事例,无论是大事亦或是细节,表现出柴静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从初期强势的咄咄逼人到后来大气的成熟与稳重。从事例出发阐述人生道理,每一章节的其余部分,作者多列举了古今中外与主题相契合的人和事。只是有一点自己不太喜欢,很多地方作者举的例子有些重复,虽说某些主题有共通之处,但在下一章节看到与前面一样的材料,不免有些乏味。

柴静——内敛恬淡

杨绛先生在她100岁的时候,发表了人生感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刚入行时的柴静,她有着小女生的敏感细腻,采访的问题很犀利尖锐。在一次“飞跃的极限”的采访中,由于她过分犀利强硬的提问,使她遭受来自各方的质疑,甚至被她的恩师责难道:“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也是在此之后,柴静认识到她太把自己当回事了,而这正是不成熟的表现。在后来的采访中,她放低自己的身段,真正融入被采访者的心灵世界,与被访者进行平等的内心交流。

柴静——知性优雅

柴静认为自己如果没有对阅读持续的兴趣的话,一定是个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人,她就是这样一个走到哪儿包里都会放着一本书的女子。古人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精神内核,就要多看书,多学习。柴静还是个内心细腻的女子,书中有一个事例令我动容且印象较为深刻。在一次调查节目中,她采访了因杀死自己丈夫而被判重型的安瑞花的大儿子。面对一个精神备受打击的“杀人犯”的儿子,她从内心深处给予真切的关怀。正是她那看似及其平常的一句:“穿毛衣了吗?”打开了孩子的心扉。细节虽小,却给那个孩子带去了久违的温暖。柴静曾说:“假如没有对人的真正的关切,就不能成为记者;假如仅仅停留在对人的关切,而不是对问题的求解,就不会成为一个好记者。”柴静无疑是一个好的记者。

柴静——不迎合,坚定自我

柴静说,记者是她最想做的职业,虽然她与自己理想中优秀的采访者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但是她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对于她的采访,有人质疑,有人赞扬,身为公众人物,自然会受到外界的种种评判,或喜或忧,她都坚定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受他人所牵制。现在的自己,还没真正步入社会,但偶有机会也能见识到这个世界功利性的一面。有时候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只会让自己的内心饱受煎熬。不迎合他人,做真实的自己,其实能得到更多的快乐。一直相信,简单即幸福。

柴静——独立且有原则

柴静曾在《看见》一书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我试着尽可能诚实的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柴静是有着自己独立思想的女人,做新闻时,她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了探寻事实的真相,她并不会将自己的全部思想强加到新闻报道中,尽力保持新闻的客观性。她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别人的眼光和态度所限。成为独立的人,才能创造和决定自己的生活。在与外教最后一次的会话课上,我选择了对于女性的定义这个话题。记得当时提及的第一点便是女性独立,独立的女性,不依附于任何人,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和独立的思想,自我尊重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柴静——勇于自省,永远任性

荀子有曰:“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勇于自省,永远任性”则是柴静的同事们送给她的对联。柴静在工作中不断反省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看见》栏目的制片人李伦说,央视十年,柴静的变化是成长式的,褪去了些许激烈的锋芒,在《看见》中,她变得更为宽厚了。一个人要时刻反省自己,反思自己的语言是否合乎妥当,反思自己的习惯是否符合道德规范,然后能知晓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不断完善自己。

柴静——努力的人永远可爱

同行眼中的柴静,是一个能吃苦的姑娘。刚进央视那会儿,柴静在采访中,一定是要求自己花很长时间准备做足功课的。喜欢书中的一句话,耕耘本身就是收获。只管耕耘,不问收成,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我们都会怡然自得,而不会患得患失。心中有个梦,那就全力以赴,认真且努力,做一个可爱的人。

喜欢柴静,对她,内心更多的是一份敬重。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5/2512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