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1500字
找一首好音乐,深夜开始写书评。第一次度三国的时候就被开篇词震惊到了,罗贯中有这样的对世事难料的感悟和功力吗?后读明史方知道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杨慎的词,也只有他那样的经历才能写出那样的词。重读三国是因为一篇文章,当然这篇文章改变我对一个主人公的看法。稍后再说是谁。
拜三国演义所赐,三国这段历史每个国人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但其中有很多的误传,三国演义是以蜀汉为正统写的,这个其中很多的历史的原因,这不是这的重点就不说。正是这个原因,三国的态度也很明显,明显的抑操扬刘,中孙吴,在书中的很多地方可以明显感受到,这样的写作方法很容易让我们对历史和人物受作者影响,在我们对于这段历史知道不多的时候形成误导。在书中多处妖魔化曹魏,比如在曹操,司马懿死的时候,写到他们看见鬼,有点中国传统中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的意思,他们做了亏心事,所以厉鬼索命。当然很喜欢作者对于每一场战争的描写,写如何排兵布阵,在如此多的战争中选出代表性的,很不容易。
说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吧。最喜欢的人要属曹操了,传统的那种忠君思想已经没有了,而曹操那种爱恨分明,做事刚断,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有能力,有志向总是让人说不喜欢都难。
说说刘备吧,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都不喜欢刘备吧,一个大男人动不动就哭,妇人之仁,陶谦几让州牧都没有接受,后来在新野让吕布驻军,他人鼾睡啊,后来被吕布打败,如丧家只犬一般,一切都让人喜欢不起来。但不管刘备怎么失败,别人对他的评价却高的惊人,曹操煮酒论英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而”,孙权:“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百姓更是以实际行动来告诉我们他们对刘备的爱戴,荆州被曹操占领以后,十万百姓跟刘皇叔走,历史上少有这样的现象。不管怎么失败刘备都没有放弃过,没有名气,慢慢的攒,一点点都实际行动让大家认可,没有人才,三顾茅庐来找。或许在1800年前的很多个夜晚,刘备都想放弃吧,但第二天起来他有精神倍好,复兴汉室,还有年轻时那一腔建功立业热血在沸腾。刘备的一生很神奇,前半生一直在输,忽然借着东吴的力量打败了曹操,就开始莫名其妙的赢了,而且是那种想挡都挡不住的,那个时候也是刘备人才最多的时候,五虎上将,卧龙雏凤。最后一场冲动,和东吴打了一场仗,差点把老底都输了。刘备成是因为仁义,败也是因为仁义,关羽被东吴所杀,明知不可为,但还是打了。明知不可为而为,可能这就是刘备。不愿意放弃的刘备,有篇文章说应该叫刘备斗士,也觉得,也是这篇文章改变我对刘备的看法。
最近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司马懿了,当看不清曹操的前途时,他宁愿自己压断退而不愿出仕,曹操几次邀请,几次试探,都可以安然度过。与曹爽同受明帝之命辅佐曹芳,被曹爽架空好几年,最后装病使爽放松警惕,一举定江山,目的性不可谓不强。
读完三国志已经有四年了,后来书送给好友,一直没有读过,就记得一句“曲有误周郎顾”,当时很喜欢周郎。三国演义可能是周郎黑的最惨的一次,历史上的周郎足智多谋,一代儒将风范,是江东楷模,但三国演义为了突出诸葛亮,就彻底黑化了周郎,周郎凭一人安定吴主抗操心,统领三军站赤壁,能力,智力的代表。
或许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就梦想着仗剑走天涯,以为能力最重要,推翻一切我们看不惯,我们心中的英雄就是曹操,周郎。
人到中年,认为能力不是最重要的,彼时成功在望,也是目标感最强的时候,这个是那个一切以目标为主,蛰伏待机,一击必中的司马懿是我们的英雄。
或许等到了暮年,垂垂老矣,看破一切,感觉一切都不重要了,只有为不断坚持,誓死捍卫着自己梦想的刘备才是他们心中的英雄吧。
老不读三国,这段时间读三国,英雄你方唱罢,我又登台,那一腔热血也是难以抑制啊。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6/25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