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经济的律动:读懂中国宏观经济与市场》读后感_1000字

《经济的律动:读懂中国宏观经济与市场》读后感1000字

学好经济学能做“国师”吗?看你怎么定义“国师”了。政府是个庞大的企业,需要各种研究报告,市场也需要很多报告,学好经济学可以打下基础,加上你的努力,是可以写一些好报告出来的。
利率市场化的工程如此复杂,却已经接近完成。相比之下,其他领域的改革进展,是非常缓慢的。比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1979年就破冰了,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来在1988年取得进一步突破,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可以流转,但是在其后漫长的27年里,再无重大进展。再比如,国企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是改革的重点领域,迄今依然全民热议,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实在是令人无语。再比如,价格改革在1987年就闯关,后来因为1988年的严重通货膨胀而被迫停摆。这一停不得了,直到现在很多价格还是受管制的,比如资源、土地、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价格。
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行,需要各个方面的协调配合,否则一个扭曲带来另一个扭曲,没有哪个领域能独善其身,政策层面也会进退两难。金融无非是实体经济的映像,实体经济运行中存在那么多扭曲,金融市场的效率也高不到哪里去。
1998—2002年间为了应对低迷采取的对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经济发展路径,甚至是世界的经济版图,其中有两件事情,是不得不提的。一是1998年开启的住房商品化改革,从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房地产经济时代;二是2001年加入WTO,从此进入世界市场,净出口迅速增加,“中国制造”开始席卷世界。房地产的蓬勃发展,极大地增加了“内需”。净出口的大幅增加,代表了外需的大量增加。一内一外双剑合璧,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从大的图景上看,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的就是房地产和净出口,以及这二者带来的大量投资。
经济增长有主要支柱行业并不是坏事情,但是过于依赖一两个支柱也并不一定就是好事情,按下深层次的资源错配暂且不表,一旦支柱行业出现停滞,整个经济增长就会面临中断,而这正是中国宏观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房地产调控使得内需大幅减弱,发达经济的低迷减少了中国商品的外需,两根柱子一起倒塌,一时间风声鹤唳,那也是自然的。
回顾历史,你会发现所谓的两大支柱,其实是我们造出来的,而且因为好用,一用就是10年。或许就是因为这两根柱子太好用了,人们才不愿意轻易放弃,或者说已经缺乏寻找下一根柱子的勇气了。但是这世界上有永远撑起房屋的柱子,却没有永远撑起经济增长的柱子,随着时间推移,支柱产业发生转换是必然的事情。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6/25198.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