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狼图腾》读后感_1700字

《狼图腾》读后感1700字

姜戎:《狼图腾》
作者认为狼图腾要先于龙图腾,论据主要是上古实际上是没有汉民族一说的,有的只是无数大大小小的部落。然后又由这些部落构成了大大小小的族群,随着文明的出现,部落不断的战争和迁徙,生活习惯开始定型。而后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出现,两者的文化和生活习性差别越来越大,最终成型不同文明形态。
看起来,无论农耕文化还是游牧文化,古时候人们最大的敌人是成群结队的狼。狼当然也有不同,起码分为草原狼和山林狼。就团队性而言,山林狼当然没有草原狼来得凶猛和强悍,且成群结队。这一是和地理形态有关,二是和食物供应量有关。草原上野牛野马野羊,都是成片成群,漫山遍野,足以解决狼的食物来源,所以草原狼也就因此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狼。不妨认为狼因此形成了自己的狼文化,团队作战,团队协调。
山林狼本来就稀稀拉拉,又因为农耕文明的不动性,很快被剿灭得不成体系。草原狼和和游牧文明一样,不断移动,不断扩大族群数量,最终成为草原王者之一。于是草原出现两个王,万物之王人王和动物之王狼王。在辽阔的大草原,人与狼不断互相竞争的结果,是使二者越来越强悍。二者成王的结果,就是彼此不断互相学习不断互相进步的结果。
古时候人与狼的竞争造成的结果,是人畏惧狼,崇拜狼,而又要追求战胜狼。最大的老师就是最厉害的敌人,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最好的彼此砥砺进步的好伙伴。因此人以狼为图腾开始崇拜狼。
基本上,一开始先民们的想象力有限,鬼神是后来的事,畏惧和崇拜有力量的动物是完全成立也完全可能的。狼成为图腾重要选项甚至首选都情有可原,所以最初狼图腾是先民图腾之说看上去可以成立。农耕和游牧文明分野以后,狼图腾保留在各个游牧族群中,龙图腾则逐渐取代狼图腾成为农耕民族的崇拜图腾。
我们今天看龙的形象,的确有狼头部的头部鬣须的残留痕迹。龙突出的长长的嘴不像鱼,的确象狼。当然,也像鳄鱼,但是鳄鱼无陆地动物的耳朵,无嘴巴两侧的长须,无角。倒是鲢鱼有须,但是不是龙嘴的造型。狼的嘴巴两侧有鬣须,是狼身体上最粗大的毛,且不只一根而是数根。狼的眼睛精神有力,明亮强悍,这是犀利龙眼的气魄。
农耕文明龙图腾的造型,很可能跟两河形象有关。人们站在高高的山峰之上遥望蜿蜒逶迤的长江黄河,仿佛巨大神秘的有力存在。给人们以生的力量,又给以人们以毁灭的威胁。当先民的想象力开始萌发,农耕文化成型,于是龙图腾开始紧跟着成形。这个图腾在头部有狼的凶悍,头顶有鹿的角,身体如蛇,但实际上意味着两条大河,因为龙司雨水。长江黄河是雨水集中的地方。这是摆脱野蛮部落时期以后农耕文明的图腾来源。
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究竟谁优谁劣的问题其实很难定论。如果从人类自身发展的角度去看,农耕肯定是最优的选择。人能够安定稳定下来,才有可能发展科技,改善和提高自身的存在质量,谋求未来。定居以后的后果,是农耕文明得以快速繁殖,我们今天从飞机上俯视大地时,会有触目惊心之感,人仿佛地球表面的细菌,公路和铁路,穿透了每一处山脊和平原。人在发展,而地球表面则正在被毁灭。而从自然的角度去看时,游牧生活不易,种群数量始终受到自然的严格限制,且对于地球表面的破坏性不大。但如果始终是这样的存在状态,人类文明自身是不会有科技发展的。
我们在这里看到一种悖论:发展的烦恼和不发展的可悲。作为智慧生物,不发展就是辜负了宇宙所赋予的智慧。发展则有可能毁灭生存的环境以及自身。
我不太同意作者认为游牧文明给农耕输血之说。从发展的角度看,游牧民族的创造性是相当有限的,但破坏性极大,对于城市文明的破坏性。反过来,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的草原破坏性也同样大。谈不上输血与否,没有游牧族群对农耕族群的战争,农耕族群自己同样在发生战争,为了土地,为了女人,为了金银财宝。在人们过于贪婪的内心中,战争从未停止过。所需要的,仅仅只是一点借口而已。
人与人,人与狼,人与自然,说到底还是必须找到和谐共存的方式。我认为和谐是宇宙基本的精神,因为和谐才能达到共存。宇宙中无数元素,地球是万类同存,如果理解不到和谐的精神,找不到达到和谐的途径,灾难就始终隐伏在暗处,随时准备给予人致命的一击。
2017-10-3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6/2532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