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红与黑》读后感_2100字

《红与黑》读后感2100字

再次打开《红与黑》时,离第一次阅读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记忆犹新的是,20岁那年的读,对我来说并不是一次有感的阅读,无论是书中离经叛道的爱情,还是晦涩难懂的政治,当年的我理解起来都是很困难的,只因它是名著才勉强读完,但基本没留下什么印象。

而这第二次的读,确让我生出了如此多的感慨,其中之一,就是读书要趁早,不要因为它不符合你的价值观而不去认真阅读,不去努力理解。20岁是完全可以读懂《红与黑》的,假如有幸在这个年纪读懂了,之后的人生可能会大有不同。

至今我仍然无法给这本书下一个定义,从电影角度说,它算爱情片?历史片?政治片?社会?剧情片?从公序良俗、伦理道德来说,书中人物的所做所为算对算错?算红算黑?我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这是真实的人性。

司汤达给本书一个副题——“19世纪纪事”,后改为“1830年纪事”,可见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有明确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事实上它写的就是拿破仑帝国覆灭后的法国,那些政治势力、教会势力之间的斗争,以及不同社会阶层的众生相。

时至今日,理解政治对我仍不是什么轻松愉快的事,所以令我感触更深的是人物的命运。

最复杂的人性,体现在我们的男主于连的身上——

他是木匠的儿子,出身十分卑微,但他读了许多书,残酷的上天将他抛在社会的最底层,却给了他一颗高贵的心,又连买面包的钱都没给他,真是心比天高,命如纸薄。当时的巴黎,一个人之所以受尊敬,不是因为他的品德,而是因为他的车马(拿破仑语)。于连的不幸就在于他极其矛盾的内心世界:他对那些封建贵族是鄙视和憎恨的,但他在行动上却努力地设法挤进上流社会;他是个无神论者,却把圣经背得烂熟,梦想当一个年金十万法郎的主教。

因为内心的这种矛盾,于连常常做出一些违心的事来:他作为一个卑贱的家庭教师,却打起了女主人的主意,他开始对德·瑞那夫人的追求,并不是出于对她的爱,而是出于对德·瑞那市长的憎恨;他到侯爵家打工,又打起人家女儿的主意,他追求玛特尔小姐也不是因为爱,而是要征服她,事实上他对贵族的血统不存丝毫敬意;再比如,在神学院,他心里非常厌恶那里的每一个人,但却装出非常虔诚的样子来博取好感;他卖力地操办贝尚公大教堂的瞻礼节仪式,认真地帮助德·拉木尔侯爵开展政务、料理家产、出色地完成传递重要信,都是为了在上流社会里拼个好前程。就像他自己所说:“虚伪是我唯一的武器了。”

那封断送他一切的检举信所说的,其实也是事实:他(于连)在一个家庭里取得成功的方法之一,便是诱惑这个家最有影响力的女人,其实他惟一的目的,便是怎样控制这个家庭的主人和主人的财产……

他成功了,得到了他生来就缺少的一切——上流社会的地位、贵族女人的爱情、用不尽的财富。正如别人说的:“这年轻人什么都有了,就是没有年轻人的样子。”(指超出他年龄的世故、圆滑)

而那两个先后爱上他的女人,一个是德瑞纳夫人,她是用心灵在爱他,玛特尔小姐,她是用任性和在爱他。麻烦在于,女人不爱则已,一但爱上,她全部的生活都以情感为重心,这就注定了两个陷入爱情的女子,以她们的幻想,无限放大于连的优点,因为,他在法国污浊的上流社会里就像是一股清流,已经给了她们完全不同的感觉,也彻底改变了她们的人生轨迹。

但可悲的是,像于连这样的有野心的年轻人,他不会仅仅沉溺于爱情,不会满足于岁月静好的生活。他要紧密地依附一个政治集团,他寄希望于一旦这个集团发迹,社会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会落到他身上,而不属于这个集团的其他精英,他们的成果都会被他窃取和占有(残忍而真实的社会)。于连无疑将在这种政治的漩涡里越陷越深……

就在这时,一封检举信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在我看来,于连就是希腊神话里的伊卡洛斯,他向着理想飞翔,因太专注太兴奋而忘记了禁忌,他飞得太快、太高被太阳融化了翅膀,终于坠海殒命。

他死时才23岁,也许他到死也没能明白,为什么他一边极度鄙视上层社会的作派,一边又削尖脑袋往上层社会挤呢?为什么他一边诅咒着伪善,一边还要伪善呢?为什么他直到死期迫近,才懂得享受生活的呢?

合上书,我在想,假如于连没有东窗事发,他和玛特尔小姐会幸福吗,好像不会,因为他们之间一个是为了征服,一个是因和任性,而“不过是人生中的一种意外”,过后他们间仍然是巨大的阶级差别带来的鸿沟;那么,德瑞纳夫人呢,我倒是不担心他们间的阶级差别,却是担心良心的责备会剥夺她的幸福感,并最终毁了他们的爱情。这好像是难以避免的,之前她小儿子的一次生病已经让她感到是上帝在惩罚她了,她就是因此把于连赶走的。

不能不感叹,司汤达是对爱情看得最透的一个人,所以他让于连和德瑞纳夫人都死了,而且他预言,玛特尔会抛弃她和于连的儿子的。

所以我觉得,世上的人和事,如果担不起就不要招惹,一旦惹了,那就心安理得地乐在其中吧,即所谓“担得起”。否则,人生永不会有幸福感。

这世界不是用来蛮拼的,也不是用来死磕的;不是用来合污的,而是用来和解的。

真正美好的人生,是身处其中,却不失自我,且能理解和包容那许许多多的不同。

2018.5.14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6/2550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