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别生气,我又不是在说你》读后感_2600字

《别生气,我又不是在说你》读后感2600字

生活在别处

标题和封皮都很左小祖咒,所以容易害人误解。原本是冲着他来的,结果只是插图画家。对于真正的作者,不查不知道,居然曾是最年轻的旅游卫视总裁,北大硕士。

其实书名很奇怪,算是文不对题,导致书的完结搁置许久,在春运途中终于把这本不需要太费脑的书看完了。

身为作者的主业,本书自然以旅行为中心,讲述各地的所见所想。经历决定了思想深度,比普通的游记还是高明不少,回看我的一堆笔记表明至少有不少可汲取的营养。

~割~

再多说几句副作者。其实认识这位传奇人物不久,但在奇葩大会上看过不算成功的分享,因好奇就去深入了解下,何种大人物能在各色名人的尊重之下抱着戏谑玩耍的态度对待一切。

被评价为“诗人小说家”“在艺术领域也建树颇丰”,却又是个极具争议性人物,从本书插图的风格便可看出端倪。据本人阐述在卖打口带的过程中悟出真谛,也去尝试听了一下歌曲,果真不是正常人的菜,没能有勇气深刻体验到逐步上瘾的独特感受。但,小众的艺术也值得尊重,只怪自己欣赏水平不够了。

其实羡慕那个年代的独立音乐人,在一切物质水平都不够丰富的时候,依靠音乐和象征独立的摇滚精神,抒发着对这个世界的不满与期待。也许曲调不够动人,但饱有比情爱和小生活更高的追求,勇于表达的过程就足以让一众粉丝跟随。

~又割~

如下列举些有同感的句子:

一、关于旅行

1.如果总是浅游,即使你去过成百上千的城市,效果也仅仅相当于把这些地方的名字都数了一遍。但你是去旅行啊,又不是去数数。

2.旅行更像是你作为一个陌生人介入另一个地方的生活,你像一个好奇的旁观者,来到别人生活的地方,看看他们怎么生活。

3.快,是生活所迫,我们实在无法阻挡;慢,是旅行所需,我们应当全力以赴。

4.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本追逐所谓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客气一点说,99%的人注定一生平凡。旅行毕竟是生活的一部分,能遇见平凡是好事,能为平凡而感动更是好事。毕竟,哪儿来那么多的伟大与梦想呢?

5.人的经历越多,自然会越挑剔。旅行更是这样。旅行会磨尖眼睛,好处是你能看得更准更毒,坏处是它会戳破好感,扎碎幻象。

6.人们总爱把旅行和生活对立起来,以为生活是乏味和无聊的“在家”,而旅行才是特别且有趣的“出走”。这样的理解太过美化旅行,而淡化了生活。生活就像一次漫长的“出走”,“生活的片段”方是真正的旅行。

二、关于风景

1.修好了的景区,这种“好”往往是“新”的,让人觉得做作。大规模的景区“整容”剥夺了其最初的原始感。

2.人们探索时体力成本的降低,带来的是行走体验的丢失。大多数时候,之所以“风景绝”,是因为“行路难”。

3.在错的时间,来到错的地方,往往能带来更美好的经历。一切就看你的心境了。

4.无论你与多少人同行,转山注定是孤独的,因为你要完成的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走过山走过水,最后走回原点;看过山看过水,最后看回故里;悟过山悟过水,最后悟回自己。

5.“更年期”的人转完湖回来还是“更年期”,“青春期”的人转完湖回来还是“青春期”。转湖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工作,但并不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三、关于故乡

1.真正的不同,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一种归属感:站在这边,你还是在故乡,但走过去几步,你就变成了漂泊他乡的旅人。

2.人不是简单的人,是生活,是习惯,是感情。土地不是简单地踩在脚下的地方,是故乡,是旧俗,是来处。

3.真正好的教育不会让人与他的故乡格格不入。相反,它能使人的外形更柔和,你会感觉到他们与土地的那种契合,无论从什么方向,都可以把他们重新镶嵌到土地中去,与之融为一体。

4.我们常常会遇见乡音未改的异乡人,他们寄情于另外一片土地,远离自己出生的故乡。仔细想来,他们的人生大概就是一场漫长的旅行,生活在别处,怀念着故乡。只有深知自己为何出发,才能通过出走得到解答。

四、关于生死

1.死亡其实一直是房间里的大象,明明就在那儿,可谁都不愿意提。直到有一天这头大象叫了一两声,我们才发现:原来了解了“死”,才能更好地了解“活”。

2.老人们都很安详,也不会被“生死”所困扰。在这里,没有人因为害怕而沮丧,没有人因为空虚而落寞,没有人因为孤独而阴森。在我看来,他们因为信仰而变得平和,因为开朗而变得天真,因为豁达而变得安详。

3.其实那里的老人都过得比我好,至少在心态上,好过焦躁不安的我。既然生而为死,那么如何等死?

五、关于文化

1.“首堵”

a)男孩已经在原地等了女朋友四十分钟,这时候收到了女朋友的短信:“亲爱的,我正在三环上堵着呢,应该半个小时以后能到,如果我到时候还没有到,你就把这条短信再看一遍。”

b)不在北京的人放肆地笑着,放肆地嘲着,笑完嘲完,翻篇了。在北京的人也是放肆地笑着,放肆地嘲着,笑完嘲完,哭了,还必须在这一页待着:挤进地铁,堵在路上,吸着雾霾,租着房住。也许就是因为无处逃,才要找笑话来消遣。

2.日本

a)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么一个因为90度角而折出的距离。

b)万事都追求极致,这样的思路在商业上造就了许多“功夫在诗外”的坚持。

3.法国

a)太多人赞美法语的美丽,这也助长了巴黎人不学外语的懒惰。即使会,她们也会做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姿态。

b)你会明白这里的人为什么骄傲得不明事理,会明白为什么艺术家和文学家总喜欢聚集在这里,会明白为什么这里的咖啡馆总是提供很慢的服务,会明白为什么这里的人讲话总是很多,很快,很琐碎。

4.美国

a)与中国的教育方式不同,他们更强调分析和推理的过程,而不是那一个固定的结果。对与错,这对中国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b)”在纽约和朋友聊起北京的生活,我说起北京人的忙碌:很多人过着上班——下班——健身——吃饭——睡觉——再上班这种类似“没有生活”的生活;压力大、工资不够用、努力往上钻、拿命当钱花……只听那个纽约的朋友淡淡回应了一句:“纽约也一样。”

5.其他

a)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通过细节去判断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这些细节在非常具体的过程中向我们展示着一群人的思考方式和行事方法。

b)人们的心情不同,人也不同,真的很容易陷入“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困境中。不过别人的心情不必刻意揣度。

c)佩服这些动物所具有的安全感,这要是在中国,鸟儿们担心的就不是自己吃不吃得饱,而是人类吃不吃得饱。

d)高楼的狂欢,摩天大楼的聚会,现代建筑的博物馆,现代大都市们不管是谁跟谁,反正是一样了。它们越来越像,不只关乎经济全球化这么简单,它还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e)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每天上班和下班的时候,我常常觉得看到了三十年后的自己。我想走。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6/2591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