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KK三部曲·展望)》读后感1600字
凯文凯利是《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是互联网时代一个重要的思想家和预言家,他也常常被大家亲切地称为KK。之前呢,他出过两本很有名的书,一本是《失控》,另一本是《科技想要什么》。《失控》这本更加出名一些。再加上这本《必然》,就是他的“观察·反思·展望”三部曲。从这三本书一脉相承的内容中可以看出,KK其实算不上是一个理论家,称他为观察家也许更合适一些。他的理论未必那么严谨,但他的眼光实在是非常敏锐、思想也实在是非常深刻。他那些精深、有活力、不枯竭的思想,配上优美且富有想象力和煽动性的文字,使阅读这本书也就成了一件既舒服享受又热血沸腾的事情。
通过这本书,KK告诉我们,科技和生命的本质是类似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科技就是生命的延伸,是造物主的又一种创造。和生命一样,科技也会不断进化,向着更复杂、更多元、更美、更善的方向进化。这样的观点总体上我是同意的,只是在关于进化是否有方向这一点上,我保留一些自己的意见。在我看来,生命和科技的确同样都在进化,但进化本身却是随机的,并没有事先预设好一个具体明确的方向。在整个进化的过程中,唯一可知的就是进化本身,唯一不变的也是进化。至于到底进化成了什么,在进化完成之前,我们无从得知。
在书中,KK给出了关于未来的十二个关键词,分别是: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开始。在这十二个词的基础上,KK描绘了一张关于未来的蓝图。最后,他甚至给出了一个名叫“霍洛斯”的超级电脑。让我不禁想起《疑犯追踪》中的Machine。在这里,我不想具体评述这十二个词,也不想具体评论KK描绘的这幅蓝图,因为我觉得,在这十二个关键词之上,我们可以更简单一点,只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这本书,这个关键词就是:“趋势”。KK所给出的,都是一些如今已看得见苗头的趋势,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未来30年,除了这12个趋势会不断放大外,实际上更可能出现的是一些新的趋势,而这些趋势是什么,今天我们根本无法预测,甚至根本无法想象。我们只知道,变化本身就是这种趋势。换句话说,我们不可能看清未来的样子,却可以知道发展的趋势。KK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未来的科学预判,更是一种关于未来的哲学认知。
可以想见,互联网时代的一系列新科技,特别是脑科学、量子物理等基础研究的突破,还有新材料、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环节的飞跃,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变化。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获取与生产知识的方式、我们的沟通与生活方式,甚至是艺术形式和审美取向,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的方面看,社会结构、经济形态、政治架构、组织模式,甚至意识形态和宗教,也会出现各种新鲜的形式。我们可以想象那壮观的场景,未来某一天回看,可能会觉得这是另一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在这些变化之中,有些甚至可能是反常识的、颠覆性的,而今天就能看到一些趋势。这些趋势,有的来自于技术的突破,有的来自于观念的发现,看上去可能不那么科学、不那么正义、不那么应该,但我们谁也不能保证它们不会成为未来的必然。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到底是要追随传统,还是要拥抱未来?今天,手机成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方式,屏读已经威胁了纸书;共享经济方兴未艾,摩拜和小黄车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使用已经取代了拥有;我们越来越习惯和依赖大数据与云存储,共享已经模糊了隐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电子化,技术更是已经隔膜了沟通。面对这样的今天与未来,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如何取舍?
我是一个既对传统文化非常热爱,也对新科技、新事物抱有极大好感的人。所以,在这个变化的时刻,我会选择这样一种态度:既不过于兴奋,也不盲目恐慌,既不抱残守缺,也不杞人忧天,既不割裂传统,也不抗拒变化,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保有同样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拥抱那些必然到来的未知,珍惜那些永远不变的情感,做一个理性的乐观派、怀旧的创新者。
我想,这才是这个变化的世界中我们应该秉持的态度。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6/25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