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空谷幽兰》读后感_800字

《空谷幽兰》读后感800字

中西方隐士的不同事实上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归因的问题,事实上,如果仅把“不参与社会劳动生产、分配、社交活动较少”作为入选“隐士”条件,那么隐士中包括的人往往太多。符合这样条件的人群在中西显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影响力,私以为这种情况源于社会构架不同——也即中国“官本位”社会与西方“商本位”社会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中西“隐士”的不同。

由于社会基本构架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中西方隐隐士人群的成因也不同,例如:

第一:中国的隐士往往是主动选择成为隐士,而西方隐士往往由于被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仕途不顺而归隐的隐士和西方躲避征召、刑法而隐于山野的这两类人,几其他类似情况不在“主动”或“被动”讨论之列。(人的主动和被动本身是一个另需在哲学层面展开的关于决策的问题,这里不再展开)。

第二:中西方隐士的来源不同。这里的来源一次更多地意味隐士本身的社会阶级、文化水平、财富水平等社会指标。在这一点上,往往呈现出中国隐士为“达官贵人”而西方隐士多半是掌握一定知识的平民的差异。这就于上文说到的社会本位不同息息相关,例如中国古代有名的魏晋隐士,其源头都是大官僚大地主,在农业本位、官本位的中国隐士舍弃仕途的损失称不上“惨烈”,也绝不符合“到深山巨谷里去过苦日子”的想象。事实上,他们只是“不想做官的地主”。

正基于这两点,东西方隐士在历史上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精神面貌和政治影响力。但近现代以来随着不断出现的“崖山之后再无中华”、“中华五千年文脉已断”的文化自我质疑声音出现,和“国学热”、“复古潮”的炙手可热,中国隐士作为传统文化中神秘的一部分又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而而面对改革开放、经济全面发展、全球化趋势出现,到底还存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隐士的确是普通民众乐于了解的问题。希望本文作者能以外国人的身份,以全中国为眼观,为我们提供一个可信的答案。[微笑]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6/26125.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