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_2400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2400字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像安静角落的一响泉水声那样、干净、纯粹、直击我的内心一点点揉搓着最柔软的那部分,友情与血统、自由与背叛、救赎与冷漠。《追风筝的人》给我的也许是一个人对自己内心良知的追寻,是阿富汗这篇焦灼贫瘠的土地上  平凡的人对内心善念的追寻,是面对让人窒息的种族歧视  闪耀在少数人身上可贵的平等、友爱精神。
阿米尔对不起哈桑,哈桑愿意为他千千万万遍,阿米尔却不愿为他一遍。或者说是不敢。他怕,最怕的就是哈桑夺走属于他的父爱。追风筝  或许那轻柔又高远的风筝就代表着父亲的肯定和爱,而这却是内心怯懦的阿米尔最为担心,也最为渴望的东西,能得到父亲的赞美   是幼小的阿米尔一直渴望的事,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   总觉得父亲恨他,因为自己的出生,无情的夺走了他挚爱的妻子的生命,所以怯懦的性格也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后面一连串的悲剧。然而这种悲剧不是天灾也非人祸,他确确实实是由阿米尔一手造成的!他的自私、嫉妒、冷漠、还有背叛活生生的撕裂了他们之间的原本纯洁无瑕的爱,就像那次在山坡上阿米尔打在哈桑身上鲜血一样的石榴汁一样,那样醒目而深刻。
整本书有好多次让人觉得这是一个人犯了错,然后在他之后的成长中,一点一点内心的救赎,而最后的结束语“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似乎很轻松,就如同索拉博的微笑,让作者压在心底的石头一下子放了下来,终于可以释然了。
“为你千千万万遍!”作者在心中这样告诉自己,他觉得他对哈桑的愧疚,终于与有了一个救赎的机会,随着索拉博嘴边浮起的微笑,可是,所有的债真的能一笔勾销吗?善良忠诚的哈桑,在他的身上所遭遇的欺凌和侮辱,在那条幽深的巷子里所发生的悲惨的一幕幕,哈桑随着父亲阿里带着铺盖从豪华的别墅里撤走时的无助,真的可以被淡漠吗?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我们总说人都会犯错,知错能改就是好的。然而  我们是否能尽量做到不犯错呢?犯了错,再去改,这只是人性的一种本能罢了,实在是不应该被放到大加赞赏的位置。就像主人公阿米尔对哈桑所做的一切,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然而就是因为阿米尔对自己的冷漠、嫉妒、自私甚至是背叛的纵容  才使得可怜的哈桑承受了不必要的伤害,这朵纯洁勇敢的花就此被摧残。当我们还站在罪孽的河岸上时就应该思考人生的对与错,追寻心中那个最本真的自己,且一生都要坚守着这条底线。
作者怀念着发生过的一切,想起他和哈桑的种种,他的愧疚又次被高高挂起,就在良心与良知的大门上,这让阿米尔再一次坚定了找寻索拉博的信念,他明白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为自己的侄儿千千万万遍,不只是因为他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的儿子,更重要的是哈桑,这个曾经为他千千万万遍的玩伴,这个他曾经深爱却又难以面对的扎哈拉人。尽管说我们不能主动去犯错,但是,一旦犯了,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想尽办法去弥补自己的过错,这是种本能,但是  我们需要去解析的或许是背后深层次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面对内心的偏轨,忍受着不安和自责,独自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就像阿米尔一样,面对着哈桑和其父亲的离去,还有熊一样的父亲的嚎啕大哭,你可曾知道  你带给别人的痛苦有多深!所以,在这里所映射的就是无论什么时候  都得活得真实,就像哈桑一样。再富足的的生活  也填补不了内心的空虚,如同阿米尔将那些礼物一个个拆开,兴味索然的看上一眼就会人到玩具堆里一样,它们永远无法抵消你内心深处的罪恶感。人生的路,就这样曲曲折折的过,也许我们幻想着有哪一天我也能家财万贯,可是  金钱能带给我们物质上的充裕,却永远不会指导给你该向哪个方向去奔跑!路是自己的,带着真实的面孔去生活,或许更坦然舒心。
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被儿子分成两半的人,却无法给私生子更多的父爱,同时又对自己的儿子失望的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他在去加州的路上拦下苏联士兵,在加油站当助理的时候退回了救济券,在表现他真挚勇敢的同时  也从拉辛汗的口中道出了他的丑闻,似乎阿米尔的父亲一生追逐就是如何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同等的爱。这只风筝本可以一直这样高高的飞下去,给予阿米尔名义上的爱和物质,暗地里再默默关怀着自己的另一个儿子,然而就是因为父亲给予太多的爱给哈桑,导致怯懦的阿米尔做出另他一生都难以面对自己内心的事。哈桑的勇敢和真实,阿米尔的自私和冷漠交织在一起,似乎更真实委婉的印衬出了其父亲的形象,一个勇敢的如一头熊的男人  却也有自己难以言说的苦衷,面对自己亲生骨肉的离去  却只能掩面拭泪。再强大的人  也会有自己的弱点。也许  我们看到的只是千面中的一面。
抛开文学层面  文章还穿插了一些其他的事政治史诗、控诉战争、种族歧视等等,这些让整本书更接近真实性。以前在三毛的笔下,阿富汗到处都是冷酷的士兵、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包着黑头巾只剩两眼睛的阿富汗女人、饥肠辘辘的乞讨者,完全一副生灵涂炭的景象。如今在作者的笔下我感受到了阿富汗的美丽、喧嚣、有趣、生机勃勃。或者说阿富汗更像是一位母亲,让阿米尔感受到了母亲的温暖,以至于即便是移居美国  还深深眷恋着这片故土,流露出的是对阿富汗浓浓地情感。
生命如同如同一列火车,在这趟车上我们终究会驶向一个既定的地方,怎么来过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文章读到最后我们是该为阿米尔的救赎感动呢?还是为哈桑的不幸扼腕叹息呢?这或许都不重要!我们的路该如何来渡?这是我们最应该思考的问题。尽量少犯点错吧,这会使你的一些内心些不必要的挣扎与痛苦,无论在什么时候  都记得要真实的活着,面对所有该面对的事  这是你的职责。
我们毕其生随追的或许就是我们所认为对的人、对的事、对的人生、对的原点。不管你是不是想上车,想上哪一列车,终究我们都会在车上。蓝皮、绿皮、还是白皮似乎并没有什么分别。然而既然上了车   就得安安稳稳的扮演好自己乘客的角色,生命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奇妙,在这段旅途中,偶有身份的转换也得好好坦然面对,不管你身边坐的是谁都得好好去珍惜你们的这次相遇,不你遇见谁这都是唯一的,因为在特定的时间段里你再也没有机会去遇见别的。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6/26334.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