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读后感1900字
我爷爷有个毛病,他对“辩解“这件事有着迷之执着。今年早些时候,他让我翻译一个药的说明书,上面说,遵医嘱,过量服用可能导致中毒,绝对不能连续服用超过一周,而且不适用症里刚好有他情况。
我吓得要死,前不久刚给他寄过药,怕自己扯蛋糊涂买错了,赶紧问他。老爷子马上说是表妹让他吃的,发了条半屏幕的微信解释[捂脸]。其实表妹让吃我就安心了,表妹学的就是药理,还没毕业就申请上了大公司,专业知识相当可靠。我怕爷爷怪她,又安抚了半天。
小时候跟爷爷非常亲近,但老对他老人家感到非常迷惑。我爷爷除了对我护短以外,在任何事情上都可以说是毫无立场。港真,不夸张,比方说你问他“爷爷今天的黄瓜怎么拌的呀?“他一定会从昨晚没睡好,到拌黄瓜的时候谁跟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分散了注意力,从而推理出如果不好吃不能怪他,但你其实想夸好吃。结合他的多愁善感和浪漫主义情怀,我多年以来都认定爷爷一定是双鱼座。
长大以后,了解到一些那个年代的事情,慢慢能理解这样的性格发展了... 在那个人心惶惶,谁都可能突然反咬你一口的时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恐惧和惶惑给我们无数人的长辈心里都留下了深重的阴影。
中国文字狱自古有之,然而在我看来,没有哪个时代的文字狱比得上上世纪之残忍。诛九诛十固然可怕,但对生的恐惧是比对死的恐惧更可怕的吧?逼你说话,然后断章取义的批斗你,羞辱你,逼迫所有人互相决裂,戴帽子打你,不戴帽子也打你。
诛九族,人们对当权者失望,对统治阶层失望。而这个,让你对一切失望,你的未来,你的过去,你的努力,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你做过每一件事,说过的每一句话都成了别人构陷你的工具。
杨先生和钱先生(这么说总觉得gaygay的...)在文革期间必然也是受过苦难的,但《洗澡》并未刻画那些最丑恶的时候,而是以一种微妙的描述,展现三反运动最初进入知识分子中间时的境况。没有抱怨,只在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那种可怕的氛围,那种台下的群众虎视眈眈,而你真的毫无把握这次的发言是会过关,还是在起哄叫骂中仓皇逃下台去。
杨绛和白先勇,严歌苓的写作中都有这样一种透露着悲天悯人的疏离和淡然,让人着迷。每每有一种“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的感觉。
人们常常说,以上帝视角写作,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上帝视角。天地真的不仁吗?想必是心怀慈悲的,只是没有人的一生真能被安排,路都是自己走的,旦夕祸福酸甜苦辣,亦是如人饮水。没有不仁,只有悲悯的目光,注视着每个人,或高尚,或卑劣,或糊里糊涂的一生。
因为想写这个又翻了一遍书,但最初看《洗澡》,是紧接着沈从文的《边城》。那个故事跟《活着》和《平凡的世界》一样,会让人有种心里特别堵得慌,希望人人都能出门捡到钱,转角遇到爱的状态。
带着这样一种天真的预设,我被余楠深深的恶心到了。就,如果你特别希望一个人是好人,最后发现他居然真的是个坏人,你就会觉得他尤其尤其可憎。憎他欺负宛英,憎他市侩吝啬,尤其憎他虚荣,见不得别人好,还理所当然。所以总在心中恶毒的期待余楠不得善终。
然而,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因果报应从来都不是直肠子傻大妞。
杨绛先生文字之精湛,我觉得在《我们仨》里没法完全体现出来,因为她并不想给读者勾勒一个怎样的钱钟书和钱瑗,她只是想用自己方式来怀念我们仨。
而洗澡不同,比较重要的角色至少有八个半。每个角色的出场,都在百十个字之间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就像钢笔画,随手一勾,几条线就是一个偷懒的大肚楠胖和尚,或者一位每次出门都穿上精致套装的白发老太太。
比方说许彦成的母亲,举人姥爷家的小姐,由许家伯父赡养,却因哥嫂给她找了个“短命姑爷”,觉得哥嫂理应让她三分,而许家更该让她七分。一个不讲道理怨天尤人的老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然而杨先生是不会像我这样的随便用“却”字的。因为她是淡然而疏离的,她只是给你讲这个故事,没有任何态度。
的确,本就不该有什么态度。谁也没替谁受了人生中的苦,代谁享了人生中的福,有什么资格表态度呢?
写作的人,固然应该思考,但不把自己的思考强加给别人也是种美德(我我我我…….这就很尴尬了)。就像生活中,人人其实都觉得自己没错,会做错事,但都是有原因的,总的来说是个好人。杨先生的故事里也是这样的,甚至有时候,他们心安理得的态度,让我搞不清楚对错。不过在现实中,我也总是搞不清对错。
其实可以说的地方很多,我做了笔记,又不忍心剧透。罗厚的出场,姜敏小心思,宛英和姚老太太的智慧,施妮娜的跋扈,许彦成的轴,杜丽琳的怨,都描写的特别有意思。
如果非要说这个文章有什么败笔,那就是姚宓,她被描写的太完美了,一如《芳华》里说的那样,一个人太完美了,会让人觉得恐惧,直到找到她也有什么缺点,才好像成了跟自己一样的真人。
始终还是里杨先生的境界太远呀
以上
推荐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6/26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