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_1400字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1400字

《马来狂人》与精神分析茨威格与弗洛伊德
“有的书可以浅尝辄止;一些书可以狼吞虎咽,而有些书则需要细嚼慢咽,好好消化。”这正是茨威格的作品。
关于本书中马来狂人的描述,茨威格的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心理描写上,而是通过对极端人物心理的分析展现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生活境遇下的行行种种的人生遭遇和迥然不同的心理流变,以此揭示现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背离和冲突。
他更艺术化地吸纳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观点,形象再现生活状态下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矛盾共存。并以深切的关爱体恤、同情理解表达了对本然人性和心理行为的尊重。
是什么令他这般疯狂呢? 是过分平淡,压抑人性的殖民地生活? 是情欲压抑、心生爱慕的驱使? 还是未尽职责,煎熬于心的内疚? 其实正是潜意识的心理欲念使这个文质彬彬的白人医生变成了热带癫狂症患者,大脑高烧,肢体作寒,目光灼灼,言语混乱,行为疯狂。他一趟趟奔走于贵妇的家,希望面见私谈,但都被断然拒绝。在那位有隐情且急于遮丑的女人看来,他的热切无疑是引火烧身、不可信赖的。
但是她死了,他也如行尸走肉般,内心再度陷入迷乱。虽然他和她仅一面之交,却像已认识一生。当得知她将被送回故国安葬,他做出了令人难以理解的决定,提前结束在殖民地的工作,随同携载她遗体的海轮回国。
这意味着他违反合同,意味着他在殖民地白白煎熬了几年,回国后却一文不名,分文未得。若从理智的角度衡量,显然这种行为是疯狂愚蠢的。但若听从他内心的和冲动,又合乎他内心逻辑。这短短几天的经历和在他内心掀起的波澜比他一辈子可能的际遇还要多。他的内心拥堵喧嚣,似要爆炸,他太需要倾诉和发泄,于是一个偶然坐在他身边的陌生旅客成了他倾诉的对象,当他呕尽心力讲完这一切的时候,是他内心潜藏的巨大秘密得以释放,身心得以轻松呼吸的时候,也是他生命彻底虚空的时候,是他灵魂和肉体即将离分的时候,是他丧失活下去的理由和勇气的时候。
他内心始终有一个心结,一个折磨他的心理芥蒂--一那就是女人宁死都拒绝他,远离舍弃他执着的援手。从见到她的最初几分钟内,他没能掌控制服她。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和她逝去后,他也无法逾越抗拒她,仍听命于她。男人天性具有的对世界和女人的掌控驾驭心理使他无法容忍自己在这个女人身上折损了自尊一--这个蒙受羞辱的事实。这种心理的痕迹虽表现得模糊,但实质上却潜在而强烈地发挥着巨大的力量,支配着他的思维言行。潜意识中的男性主宰统驭意识使他无法容忍这个女人最初的傲慢,更无法接受她作为病人对医生横加命令的强硬态度,突然的异位导致心理不平和心理变异,两种心理力量扭结一处,导致了心理行为全面彻底的扭曲。同一人心性中的善意和被外物激发后复生的恶念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情境中交错冲撞,既形成了复杂变异的人格特点也形成了强烈跌宕的情节冲突。当他将心中的秘密以另一种方式埋葬时,生命也已无法承受这重负,轰然坍塌了。他选择将自己与那具棺椁一同维系在命运的铁锭上,永远地沉没于无垠的大海,成为永远的秘密。而这秘密是他和她共有的,因之于这共同,他在生命逝去的一瞬得到了心理的极大满足。或许,这就是他最后欲求的变相实现吧。两个陌生而又熟悉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完结了生命,点燃了情感、灵肉的凄美烟花,绽放瞬间的疯狂,片刻的美丽,转眼即成灰烬的悲剧。
人生在茨威格所描摹的心灵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叠映中折射出真实与反思的辉光,令人眩晕又清醒。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6/26417.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