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部金融史》读后感1000字
货币,由来都是国之重器。所谓金融政策、经济政策,在古代都是扯淡。货币发什么、怎么发、发给谁、怎么用,就是阿基米德杠杆,撬动的是基层民生的兴衰荣辱,更是社会阶层分化的催化剂。
此书行文深入浅出,虽所述历史只到唐朝,但也不乏一些思考。
1. 国之重器,载舟覆舟。过往藏富于民的毕竟是少数,务农耕、轻徭役、免重税的好日子常始于乱世初安、终于盛世兴起。货币的基本功能在于流通和交换,但多数昏庸王朝正是把它作为苛政的匕首,最后逼得皇帝龙椅坐不安稳,流民四窜硝烟渐起,得益的往往是中间的官僚阶层。所以,古代货币的花样层出,无一不是阶级博弈的见证。最后,掌握利益分配的阶层,也是最先被冲击和覆灭的。
2. 从坞堡这种阶段产物可见,地方割据、小民心态这种文化由来已久,其中有复杂的民族性共融和试探。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比上天更难的是打破割据背后的利益壁垒,至今皆如此。当今时今日我们去泰国吃个芒果都能潇洒支付宝的时候,是否想过以前蜀地到中原的货币种类、汇率都是一天一个样?如果有机智得不要不要的人,大概能把这边的一袋米换到那边的一头牛。所以,现在热门的区块链、电子货币等话题,本身探讨的已经不是技术层面,是真正所谓“全球化”的一道壁垒。电子支付只是手段,货币的一统与认可才是难题。
3.回顾历朝代,予民生息的货币政策多是稳定的、开放的,甚至是目前难以理解的。比如,私铸货币兴盛的时代却往往相安无事,各种奇葩货币(比如最奇葩的铅币)强势推行的时代却经常命不久矣。某种程度上说,货币市场化也是庙堂与江湖的微妙博弈,任何政策的施行都要回归到市场本身的实际。什么是实际?就是当阶段的消费水平与特征。哪怕一样是控制私铸,早十年和晚十年的效果都是不同的。所以回看当前的很多社会经济问题,也不能一成不变地处理,尊重历史潮流、尊重技术发展、尊重民生诉求,才能有更和衷共济的解决方式。对于有些媒体的煽风点火,必须冷静看待。而对于有些声音的沉默不语,却需要防微杜渐。独立思考是种很重要的能力。
总体而言,此书值得推荐。
推荐理由:虽部分有些唯心论断,但整体不行教条主义,更像是案例教学。对于我们去重新思考当前的一些社会经济问题,有些启发。
下期书评:《腾讯产品法》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7/26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