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不如去闯》读后感_4000字

《不如去闯》读后感4000字

与其说是鸡汤,不如说是成长手册。在这本书里,李柘远记录了他人生阶段的每一个重要过程:高中的时候想考耶鲁,如何准备;大学的时候想入职高盛,做的事情;想去创业,经历的困难;想去哈佛商学院读研,做的努力。可以说,这本书就是他完成目标的经验贴。读过之后会觉得以前那些鸡汤文都白看了,这才是真刀实枪的干货。因此,从功能性角度给它五星。

全书做了很多摘抄,有些是精神方面的启迪,有些是实际的技巧和经验,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在阅读本书后满载而归。求学的可以借鉴如何学好英语申请国外高校;职场人士可以学怎么做好业务提升技能赚钞票;父母可以学怎么教育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恋爱经没有,大概高学历的人容易打光棍,这点就不强求了。最欣赏的不是这位“国民学长”有多聪明,有多帅,成绩有多好,而是他优秀的自学和生活能力。在中国,聪明人很多,学习能力出众的人不少,然而生活能力强的就不好说了。相比而言,作者做事情有条有理,事无巨细,创造性和发现能力都很强。我想,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无论处于什么处境,都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做出一番成就。

印象深刻的部分:

一、准备耶鲁的阶段

单亲家庭环境下长大的李柘远阳光、开朗、有责任心,一点都不妈宝。一直推崇父母与孩子之间以朋友般相处,这一模式在李与其母之间也体现了:

“他给我讲某个部族的来龙去脉、新版地图册和旧版的差别,聊贝加尔湖的淡水海豹等。而我则愿意分享看过的电影、读过的小说,兴之所至,会整段背诵给他欣赏他放假时,我们经常神聊至凌晨。家庭变故令我心力交瘁,我不瞒着他,因为这就是人生的真实面目,他迟早要成为有担当的男子汉。重点是他目睹我未被击垮,并充满活力低继续前行。”

作者不仅有想法,有抱负,更善于行动,实现理想。在初三暑假萌发想去美国读本科的念头,而且并非说说而已,根据理想制定计划,一步一步坚定不移、有条不紊地前进:

“他认真地列了一份实现目标清单,包括托福和SAT何时考、要考多少分、要有哪些学术强项、要如何提高课外实践竞争力等。”

这里摘抄他是如何执行自己的耶鲁计划的:

“为了确保一次过关,我给自己制定了严苛的复习计划,准备好好地‘头悬梁锥刺股’一把。简而言之,每天8点半必须准时坐在厦门图书馆窗明几净的大阅览室里开始做题,中午给自己半小时的午餐休息,下午继续复习到傍晚6点闭馆。晚餐前跑步运动半小时换换脑子,吃过晚饭后,继续攻难度最大的‘分析型阅读’(Critical Reading)部分,读英文小说磨练语感。每天保证9个半小时的有效复习时间。这样的计划每天执行,风雨无阻、周末不休,一直坚持到10月4日上考场的那天。”

他的行动轨迹严丝合缝,就是:设立目标-全力以赴-实现目标。结果仿佛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没有悬念。

二、耶鲁读书阶段

作者入学耶鲁后,马上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结交了很多朋友。他提到耶鲁学生能够转换自如的特点:

“不得不说,许多耶鲁学生都有的一个优点,是能够在不同模式间自如切换。前一秒还在唠嗑,后一秒就可以心无旁骛开始学习了。周六晚上还是穿着性感小黑裙的派对女神,周日白天就已经换上清爽的运动装,扎着马尾辫,不施粉黛地晨起跑步了。”

作者一周给校草级学神Charles进行两次中文辅导,这位Chinese hand(中国通)成绩好,和李初次见面就能流畅自如地应对李的“刁难”,李说:“谈具体困难,才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他回敬:“对,最好釜底抽薪,不要扬汤止沸。”李夸他“对成语是信手拈来。”他立马谦虚:“哪里哪里,不敢在李老师面前班门弄斧。”这样准确地道,恐怕很多国人都会汗颜。虽然成绩好,但更想优化口语表达,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李带他体会“两个黄鹂”和“两只黄鹂”、“僧敲月下门”和“僧推月下门”的区别,欣赏了鲁迅在《故乡》里“从屋里飞出了我那八岁侄儿”中“飞”的妙用。Charles看中国电影《活着》《红高粱》,模仿电影口音用山东话说台词。尽管李是老师,但他的感受是:

“他教给我的,远比我教给他的要深刻:对热爱之事的最纯粹的尊重与专注,一种匠心精神的体现。”

非常能够体会他的感觉,在生活中碰见这样的人,会觉得Smart is the new sexy.

作者在读书阶段参加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社团活动,其中颇为有趣的一段经历在大二春假,他和其他十多位耶鲁学生一起踏上Reach Out Yale组织的印度公益旅行,深入当地贫民窟,为那里的孩子组建英文图书角、像成年人普及性知识:

“你能想象当时的奇景吗?蓝天下,上百个印度居民人手一根香蕉和安全套,在十几个美国大学生的引导下,一步步学会如何安全健康地have sex, 一切看上去都是如此和谐。”

三、作者给年轻人的建议

李柘远在微博上涨粉很快,最开始关注他粉丝才一两万,后来蹭蹭呈指数增长。许多人在微博找他寻建议,感觉人生迷茫。他的回答是:

“杨绛先生说,你(年轻人)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我想把这句话改一下,送给‘迷茫’的大学生们:你的问题主要在于做得不多而想得太多。”

其实何止大学生,就算是毕业了、上班了、成家了、做父母了,还是有许多人处于迷茫之中,甚至迷茫了一辈子的人也不在少数,刘同不就写了本《谁的青春不迷茫》吗。迷茫的原因嘛,一方面,我同意杨绛先生的话,书读得确实太少;另一方面,我也同意李柘远的话,做的也着实不够。作者写道:

“对未来最负责任的做法,是用意志力去打败那个软弱和渴望安逸的自己,把当下的事一件件做好。”

至于帮自己寻求奋斗目标和人生方向的方法有哪些,作者给出如下建议:

1. 读书,读书,再读书 2. 拜师求教 3. 不要宅在宿舍和家里,走出去看看世界 4. 提高执行力

关于第三条,我感触很深。以前非常宅,只要家里不断水断粮,可以一两个星期不出门,之后上班,每天都要出去,一开始难以适应,后来渐渐觉得没什么,过了半年再来看,有点不敢相信自己能够每天如此,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在家里虽然很舒服,但是也容易浪费时间,颓废玩乐。

现在有拖延症的人不在少数,大家凡事都喜欢“等等再说吧”。想要实现目标,拖延症必须要下狠心治疗,作者说:

“在心里种下这句话:能两分钟解决的事,绝不拖到第三分钟去做。”

四、作者分享的职场经验

大三时,作者顺利拿到了高盛投资银行部的暑期实习offer,他就此介绍了应聘的经验:

“对一个公司的透彻了解,绝不仅是显示你的渊博知识,更能给面试官其他积极暗示:A. 这个学生对我们公司是真爱;B. 爱读书、好学;C. 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述能力很强……”

作者还分享了很多干货,如怎样“骚扰”有经验的前辈,提前准备好问题,面试时提及曾经联络过的校友,自然拉近与面试官的距离,增加友情分。

“工作之余,我给自己制定每周和每月的充电计划,见缝插针学习。比如:本周任务:研读周大福、普拉达、辉山的香港IPO案例,明白高盛在这些项目中的核心角色与贡献,结合当下资本市场情况对上市时的估值进行思考。本月计划:下载并学习两个在培训时没接触过的Leveraged Buyout模型(简称LBO, “杠杆收购”),尤其要弄懂所有key assumptions(核心假设—做金融模型时很重要的数据)背后的道理;将本周看过的10个IPO案例要点再复习一遍。”

作者从一些同事身上学到一些细节决定成败之处,比别人多做“0.1”或者“0.2”,多为上司较少麻烦和负担,就是在帮自己

五、打了鸡血的哈佛人

知道不少颇有成就的商人或者学者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我认为不太健康,但也不能否认他们的确精力充沛,一天就比别人多出好几个小时。李柘远谈到,在哈佛商学院学生里,这样睡觉不多的“怪物”的比例就比其他地方高。为什么这群家伙如此干劲十足,作者这样回答:

“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自己要求高,从不安于现状,总是‘想方设法’变得更优秀。因为想学好不熟悉领域的知识,他们心甘情愿多啃一本书、多做一个problem set, 多参加一次复习讲座;因为嫌自己身材还不够美,他们心甘情愿克服起床气,早起一小时在健身房挥汗如雨;因为觉得自己还不够‘有趣’,他们兴高采烈去哈佛本科生院旁听外语课,周末去郊外学马球、去波士顿素描写生。当想让自己变得更棒的意念很强烈时,疲劳感当然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他们累吗?身体当然也累,但心不累;而心的‘high’,又常能战胜身体的疲乏,让自己显得精神抖擞、不知疲倦。”

在这方面,我秉承的态度一直是跟党走(微笑),强调“可持续发展”,不要趁着年轻透支健康。毕竟在我看来,生命是一段持续发力的过程。但是,看到李柘远和他笔下的人们,我又有点热泪盈眶,对于他们而言,生命的长度可能比不上生命的厚度。他们对于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的愿望和热切,让他们心无旁骛,忘却一切,像飞蛾扑火一样就算精疲力竭也要达到终点。以前认为这样做过于极致、理性、伤身,但不可否认其壮烈性。不过还是赞同作者的一句话:

“以熬夜伤身为前提的刻苦,不是好刻苦。”

作者谈到哈佛耶鲁的绝大多数学生都相当“productive”:

“1. 不轻易翘课。2. 上课时全神贯注听讲、记笔记,遇到不懂的就实时向教授发问,甚至展开一场辩论。3. 几乎所有人都会用Google Calendar等工具做每天的To-do list, 把当天的学习任务用“1、2、3”列出来。一些同学还会进一步划分优先级,给自己设置完成一项功课的时限。4. Work hard, play hard—该学时就集中精力学,该玩时就使劲玩。我的很多同学前一晚还在派对上喝酒狂欢,第二天就可以做到万全地与世隔绝。他们会把自己‘关起来’,心无旁骛地读完一本书,做完一份习题、写好一篇论文。你有时会找不到已切换成学习模式的他们:手机关机,Facebook message和E-mail都不回。高强度的闭关,往往能帮他们在短时间内快准狠地把学习任务搞定。”

这本书读是读完了,但是我想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之甩在一边,时不时重读,把它当做生活指南和精神氮泵,每天才会更充实。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7/26823.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