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读后感1500字
创作,需要高明的设计兴趣导向(引用毛姆的定义——它是一种方法,作家以此引发人们将自身与特定条件下特定人群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且使你关注着他们,直到问题解决),《人性的枷锁》用时25小时,评语隔了半周才写,留一些时间反省并理清阅读的感觉,确认之后,打出了3.5分。
毛姆叔叔,难道你的这本写的是一本“人物名字兴趣导向” 而性格故事遵循“氛围剧”的创作吗? 我在菲利普身上 看到的并不是人性惯有的矛盾一体的特征,也不见从蒙昧到觉醒 从枷锁到挣脱的自然过渡, 感觉更像是毛姆叔叔在断断续续“心流”不连贯的情况下 没有“回顾前集”就按照写作的时下心情和思路续写故事。
书中表达的关于人生意义的探讨,人性所受枷锁的遭遇和挣脱,对于艺术对于美,对于普通平凡种种众人身上的劣根性和,都有写出,且具有警醒之效。学习不少,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这些是散落其间的闪光。
可是,主人公菲利普的塑造和发展,不能俘获我心。
年轻的被他人炫耀虚构出的浮夸画面所引诱,黑熊掰玉米一样心性游离,这也无可厚非。谁人年轻时不是个,谁没幼稚任性浮躁懦弱过? 可对菲利普的描写,一直有种“身边过客千千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感觉,遇人不淑也好,偶逢贵人也好,浮光掠影的一些对话,菲利普便移了心智。他人对菲利普造成巨大影响也没问题,只是这样的安插让菲利普除了害羞脸红和敏感跛足之外,换个名字,就不太认得出是菲利普了。。尤其是对伯母的关爱,只有两三次在伯母失声大哭和倾囊资助的时候,才有那么一句话来写菲利普多么感动和愧疚。之后呢,完全抛开再无主动关心过,是要体现他的无情还是有情?并没有体验到以小细节映射暗喻,反而有种词不达意未能呼应的别扭感。
尤其是菲利普的爱情枷锁,反复再三,一样的格调,一样的套路,看不出她的出现有推动了什么,直至最终牵手 萨莉的前一幕,还在'控制不住我自己'的奔到一个路人面前确认是不是'米尔德里德'。“只有死亡才能平息对她的渴望”,心里不知多清醒多厌恶粗鄙的冷血自私的米尔德里德,还反复把自己送上去寻求惩虐。这样的“心行不一”只为把爱情枷锁推向顶端吗? 为何读起来除了恼怒米尔德里德,更会恼怒菲利普,完全耗尽了最后的怜悯和同情。也许这么差的体验感部分也是因为过于恼怒,而后来的小幸福完全不能平息对菲利普在感情上窝囊的愤恨。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号像毛驴前面吊着一根胡萝卜,一直被引诱着前行。一张波斯破毛毯,暗含着答案。答案只有自己找到,方可。最终,人生毫无意义。最终,梦想与远方都不是心中渴望,渴望的是一个温暖的家。人生没有终极目标和顶端意义,只有过程中的体验感,为了体验感的持续,需要平凡平庸的小小的一个归宿、信任、温暖小家。从菲利普幼年,到成家立业,也将很快拥有自己创造的小小生命。
生命的足迹攀爬着,从一个人到一个人,占据 生长 蔓延。如果问它,为什么要这样不停歇? 没有为什么,不是为了一个可触碰的目的,只是这里温暖湿润,有阳光和阴凉,有爱有血,就自然生长了。你追求问一个意义,那我问你懂不懂自然?
这是第一本毛姆的不怎么喜欢的书。人性的枷锁,人生的意义,书中谈论的所有命题,都欣赏而喜爱,只是滋养这些命题的人物发展,觉得并不可称之成功,至少不有趣。。。也许在读它的时候我心态不合,也许我还处于面对一张破波斯毛毯茫然无知不解其意的时候,也许像落日与朝晖的美都是由观赏者赋予的,而我于此书不是一个合格的读者。但这里只是诚实的说体验,不是吗? 毛姆叔叔,我那么喜欢你,可惜你这本书,我并不那么喜欢。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7/26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