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政治江湖:杜月笙的1931》读后感_2800字

《政治江湖:杜月笙的1931》读后感2800字

旧上海,一个永存于人们记忆中的城市,一个像梦一样熠熠生辉的地方,她的十里洋场,仿佛永远物山欲海,车水马龙,白天,那里政商云集,黑白并行,夜晚,那里赌场、戏场、舞场交相辉映,各色人等粉墨登场,新潮里透着腐朽,纸醉金迷中透着万种风情。如今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的城市早已升级换代了N多次,但旧上海的位置永远无人取代,她像一位容颜渐老的曼妙女子,像一个心心念念的旧日情人,她衣不厌精,食不厌细,她优雅、感性,却总是于不经意间给人旧日难再回、时光不可追的爱与痛。

戒不掉旧上海,就挥不去杜月笙—— 一个深深地印在旧上海底色上的男人。有人说,一个人一生会死去三次,第一次是心脏停止跳动,这是生理上的死亡;第二次是他的葬礼,他从人们的关系网中消失;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死去,他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这么说来,距离杜月笙的第二次死亡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他的真正死亡好像远远没有到来——只要旧上海还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杜月笙,这个印在旧上海底色上的男人,便会一直在那里。

还好,今天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再有那么多意识形态色彩,我也不愿意再“流氓大亨”这样的字眼去评价这个人。在历史上,他仿佛是一个很盖棺论定的人物,他嫖赌毒一样不落,他大发国难战争财,他走私烟土戕害国人身体,却又十分讲人情、重义气,懂得知恩图报,他做了无数慈善事,是、共产党的坚强的抗日后援,是上海工人运动的保护神。日本人曾极力想拉拢他,但他坚决拒绝同日本人合作。也许胡兰成对他的八字评价比较中肯:“无恶不作,诸善奉行”,不过我还想再加上八个字:“义利兼得,快意人生”。

1888年,杜月笙出生于浦东高桥。他少年时从高桥来到上海的十六铺,青年时从十六铺来到法租界的黄公馆,中年后从黄公馆住进了自己法租界的杜公馆,成为上海黑社会势力的首领,他如鱼得水地混迹于上海的政、商、黑社会三道,甚至有人断言,杜月笙乃中国帮会三百年来第一人。

回望杜月笙的一生,感觉这个男人不寻常——

一、穷到无家可归,也是义字当头

他少年时在水果店里打工,却因拿水果送人情、拿老板的钱被扫地出门,混迹街头时,哪怕有最后一个铜板,他也总是拿出来和朋友一起分享。

二、他讲规则,重定位

他只读了5个月的书,但无论是做小喽啰还是成为上海的无冕之王,无论在白道还是在黑道,他都讲行规,从不缺位、不越位,给自己准确地定位,深得老板的欢心,步步被提拔重用。

三、他交友甚广

他入青帮,进黄门,组党徒,贩烟土,开公司,跻身上流,触角伸向军政、工商、士农各个角落,与蒋介石称兄道弟,章士钊被他呼来喝去,黎元洪、张学良是他的座上客,孔祥熙、宋子文与之来往密切,戴笠与之义结金兰……如此通达的社会交往,让他一跃成为上海滩无人能望其项背的顶级大亨,权倾一方,威风八面,其个人经历称得上多姿多彩。他与人交往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有礼有节,无论军阀、还是商界大鳄、政界要员,他都与他们相处甚欢。

四、他涉事众多

他以贩卖烟土起家,涉足金融、航运、纺织、面粉等诸多行业,1931年他已是上海公认的工商领袖了。全盛时期,杜月笙担任着企业、工厂、单位的董事长名义的,就有五十六个,加上其余叫得上号的本兼各职一共130余个。

五、他知恩图报。

凡是曾经对杜月笙有恩的,他发迹后都一一报答。陈世昌是引杜月笙入青帮的人,虽然陈世昌混得不咋样,但杜月笙对他恭敬有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两次不惜巨资为陈世昌的儿子解围;黄和祥曾在杜月笙最困难的时候给他过生路,杜发迹后,要黄做他的总帐房,并惠及黄家的子孙后代;对于器重、提拔他的黄家女老板林桂生,杜月笙一生视为恩人。

六、他从一个小混混跻身社会最上层

杜月笙从一个以偷盗、抢夺、为生的小混混,一跃成为上海教父,其变化是从里到外的,他仍然热爱利益,但他对利益的争抢已上长升到经营的高度,他是一个商人,感觉他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挣钱,但他又仿佛不爱钱,他更爱钱带给他和那些面子、尊重。他外表斯文,终身穿长衫,那时上海三大亨,人称黄金荣为“黄老板”,称张啸林为“张大帅”,却唯独称杜月笙为“杜先生”,他也对人说:“请叫我杜先生。”

七、他乐于助人

但凡找杜月笙帮忙的人,不论身份贵贱,只要进入杜门,问题又在自己的能力控制之内,他多半会肩承下来,“有求必应”是人们对杜月笙的直观评价。当别人找他办事时,他总是三句:

“你的事体我晓得了。”  “你放心,我会替你办好。”    “好,再会。”

杜月笙说过:“人家有事体来请托,至少还说明他们信得过我杜某人。单论这一点,我也理应帮他们把事体做好。”他经常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人愿意上门请托,那还有什么意思? 他还说:人家利用你是好事,至少说明你还有利用价值。

八、他是一个很好的人民调解员。

除了经常调解劳资矛盾,平息工人,他还介入了很多著名调解:当年蒋介石为了与宋美龄结婚而与陈洁如离婚,杜月笙即是调解人之一,他向陈洁如提供了一笔钱并担保其往美国定居;自己的老板,50多岁的黄金荣想娶自己的干女儿、20多岁的演员露兰春为小老婆,杜月笙坚决反对,拗不过时,也只好去为他摆平这事,安顿好黄的前妻林桂生……

九、他眼光独到,有极强的判断能力、规划能力。

他交往人看重这个人的未来发展,而且往往看得很准,但他交往人又很讲情义,决不仅仅是为了日后利用。

十、他此生极尽荣光

人说“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杜月笙是一个极爱面子、讲排场的人,他开杜氏祠堂的时候,那声势是民国时任何“党国要人”的排场都难以望其项背的。也许这些贺词能说明一切:

“孝思不匮”——委员长、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贺。

“好义家风”—— 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贺。

“世德扬芬”——军政部长何应钦贺。

“慎终追远”——实业部长孔祥熙贺。

“干国栋家”——司法院长王宠惠贺。

“光前裕后”——警察总监吴铁城贺。

“武威世承”——前北洋将军吴佩孚贺。

“慎终追远”—— 班禅额尔德尼贺。

“东方望族”—— 法国驻沪领事柯格霖贺。

“明德之后”——日本驻沪日军司令坂西利太郎贺。

……

杜家开祠堂,当时的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和四大须生,谭富英、言菊朋、马连良、余叔岩,几乎所有的南北名角,都来赴杜祠落成典礼的盛会。此种盛况,恐怕是慈禧太后老佛爷的“万寿”也不过如此,这不是钱多就能堆出来的场面,也不是有钱就能看得到的堂会。因为这些京剧界的台柱都不是为钱而来,他们完全是来“捧”杜月笙的“场”,分文不取。

光耀门楣,这也许是一个男人心底最大的荣光了吧。

在旧上海,没有他杜月笙搞不定的事,也没有他保不了的人。他的性格亦正亦邪,行事亦黑亦白,他慷慨大气却又投机钻营,体恤民情却又下手稳准狠,也许除了那句“无恶不作,诸善奉行”不足以注释他的一生。

义我所欲也,利亦我所欲也,高明就在于他杜月笙能兼得,是所谓快意人生。他不是一个完美的“神”,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唯此才更添了几分可爱,让人们对他做过的坏事也恨不起来。

还要怎样呢?这一生值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7/27594.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