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随笔》读后感1200字
关于书籍和阅读
假如我们经常作持续不断地阅读,之后对所阅读过的东西又不多加琢磨,那么读过的东西就不会在头脑中扎根,大部分内容于是就会被遗忘。
这种感觉很像是在刷微博和朋友圈,我们大脑不断收到新鲜事物和碎片化知识的,然而并没有实质性的收获,只是被动接受这些平台推给我们的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
生命有限多读好书
每个人都知道的道理。但事实是每个人都囿于自己的皮囊,每个人同样也囿于自己的意识,人只能活在自己的意识之中。与读者本人意气相投的作品最能够获得读者的欢心。因为人更愿意去理解和欣赏与自己的本性香呼应的东西。
如今市面上的书数不胜数,但遗憾的是世界上大部分书都是垃圾。用不同的语气和概念讲述同样的知识。其实每个领悟都会有那么几本核心经典著作。而那些畅销书无非是从经典中抄录一些概念然后换个新名词,取个吸引人的书名,然后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然而内核从未改变过。
就好比朋友圈的爆文,提出一个陈旧的观点(多数来自心理学和哲学类的经典著作中),结合当下发生的事件,讲一个所谓“我朋友的故事”然后取个和内容毫无关联又吸引人眼球的标题。式的灌输,女人该XXX,男朋友该XXX,人生该XXX。
若我们不带着自己的观点去阅读,而只是一味认同作者得观点,久而久之将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
所谓开卷有益不假,但若只是读一些自己认为正确和舒服的,而认定那些不同的东西就是错误的,不但故步自封而且久而久之会丧失深度思考能力。有句话说“只有愚蠢的人才会一直认为他相信的东西永远都是对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认知,想要进步就需要去不断打碎自己固有的东西,这个过程是漫长且痛苦。我个人更喜欢读能引发人思考的书和刺痛人的书,我认为能让我们成长的书,便是好书。
读书是输入,输入之后是输出。阅读、思考、领悟、实践,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读书的时候可以划线写想法,做读书笔记,列思维导图和大纲,或者写书评。最终是把知识获取、筛选、存储、加工、转化为我们受益的东西。
何谓思想交流。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以后可以得到两种思想。我可以反驳作者的观点,列出我的观点。你可以反驳我的观点同时列出你的观点。就事论事,一起讨论。不上升为人身攻击,而人最难做到的就是就事论事。偶尔书友的犀利也招来另一些书友的指责。有人说,人无完人没必要和作者较真。还有些人努力证明对方是错的,自己是对的,演变成毫无意义的争论。不同的声音都可以听,然后自行分辨其中的逻辑和观点是否成立。
——————————————————
很喜欢哲学家叔本华的著作。读完“论书籍与阅读”这一章想写一些个人关于读书的想法,和使用微信读书的一些感受。作为一个爱读书的人,纸质书、微信读书、kindle都会用到。每天保持阅读,但是起步很晚,(2017年初才开始读书)所以看的书并不多,不过喜欢的会读两遍以上。个人认为质更胜于量。
读书是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读书是社交,与作者的思想交朋友;读书是成长,打破束缚认知自我。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7/27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