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决策与理性》读后感_1500字

《决策与理性》读后感1500字

我们真的是\理性经济人\吗?读完这本书你恐怕就不会这么想了。\理性经济人\是许多经济理论的基础假设,它认为:

个体拥有预先存在的、能够准确预测自身行为的一种有序的偏好,能够在选择中实现对自身效用最大化。

要准确理解本书内容,需要理解作者所谓的\理性\究竟是什么。与《批判性思维》一书所指的理性不同,本书的理性理性包括工具理性和认知理性。其中工具理性是指功利主义理性,是以追求主观期望效用(subjective expectation utility,SEU)最大化为目的。
主观期望效用(SEU)= Σpiui
式中,pi是每种结果出现的主观估计概率;ui是每种结果带来的效用。

根据上述公式,要确定最佳决策,需要对不同备选决策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做出估计。本书摈弃了《批判性思维》一书所依赖的逻辑推理,广泛采用概率演算法来衡量决策的理性程度。
认知理性是指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反应。作者使用\选择公理法( axiomatic approach)\来衡量认知理性:
根据一系列\选择公理\得出最优选择;通过比较个体行为与公理所定义最优选择之间的偏离程度,来(反向)衡量个体决策的理性程度。
作为衡量认知理性的方法,作者还介绍了基于概率演算的\规范模型\,和贝叶斯定理,后者用于计算后验概率,即在得到更新数据、信息后,对某假设的初始概率值的修正。
然而,与理性经济人设想不同, 人们在生活中和各项测试中均表现出种种违背理性的行为:不能正确地评定概率,未使用最有效的方式去检验假设,违背效用理论的公理,不能校正自己的信念,决策结果受到无关情境影响,忽略备择假设,以及其他的信息处理偏见等。
回到开篇的问题,作者这样写道:
人们的平均表现,展示出了一种亚优的思维。其他的人,经常都只是一小部分人,并不是这样。

也就是说,作者认为大部分人的达不到\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最优理性水准。人们或受限于固有思维模式,或受各种思维偏见影响,会做出违背\理性\的选择,而这是有生理基础的。作者介绍了\双重加工理论\,解释了人们为何会做出偏离理性的决策:
人的大脑运作可以分成两类活动:1型加工和2型加工。1型加工是迅速、自动的直觉型过程, 主要运用在情绪调控过程、达尔文模块、联结和内隐学习过程;2型加工相对较缓慢,多用以解决分析型问题。1型加工在特定的情况下易产生非理性的反应。而通过使用2型覆盖加工,可以阻止1型加工引发的偏离理性的决策。

因此,理性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提升的能力:通过提高认知能力,人们可以提高理性决策能力。但人类如果仅以追求理性为目标,难免堕入道德困境。作者在本书最后一章讨论了理性与道德的关系。
作为唯一拥有反思自己行为能力的物种,我们不仅能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优方法,还能对目标是否合乎价值观进行再反思。而正这种元理性才是区别人类和其他高等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今日,从工具理性角度,机器人决策能力恐怕比人类更迅速、更明智。而人类理性的意义和前景就在于人类能自我校正:我们能够对工具理性的合理性做出反思,衡量利弊,在决策过程中不仅考虑目标最优法,还能结合情绪因素,环境因素,来调整最初的目标,从而实现总体的最优。
本书可以作对《批判性思维》的延伸读物。它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衡量理性的方法,理性与决策的关系,更深入地讨论了理性的不同维度,非理性行为的原因,及理性与道德的关系。作者通过大量引据,结合详实的事例,介绍了思维局限形成的原因,人们如何因固有思维做出非理性决策,以及如何改进的办法。
要说缺点,大概是所有外文作品的通病,翻译腔重,很多话要反复读几遍才能明白。而且上下文衔接不佳(不知道是不是译文处理的问题),增加了理解上的困难。
总体而言,这是一本了解思维理性与决策过程的一本经典书目,非常推荐。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7/27832.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