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读后感_1300字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读后感1300字

我一直都在告诉自己:我很庆幸发现这本书,读了这本书。

书中很多章节是余华先生的演讲稿,不同的章节涉及的内容不一样,很多,但我一点都不觉得乱。我感觉余华先生就像在和我们促膝长谈一样,用最朴实真切的语言和读者打成一片。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从一开始,就讲了一个直扣书名的故事——有关于一个波兰农民把一个纳粹人保护在自己家地下室几十年,我就想,这本书值得看。一个农民的故事告诉我们不是所有人都是人,有的人衣冠整洁却人面兽心,有的人衣衫褴褛却心怀大爱。永远不要带有色眼镜看人,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多高贵别人多低贱,你衣着华丽,也不过是金钱伪装出来的靓丽,别人衣着朴素却能两袖清风造福一方,这才是真正的高尚。

给我最大的惊喜莫过于余华先生讲述了自己写作时面临的困境,自己写作时安排某些细节的同意,这对我来说是梦寐以求的。我看书或者看电影,通常会揣摩作者安排这个是有什么同意或是在暗示什么?余华先生是第一位给了我答案的作家。他也会写了一半放下写另一个,他也会把小说写好了迫不及待沾沾自喜地带去给朋友读等着朋友的夸赞。这位坦诚对待读者的作家,我很感谢他。这让我似乎能触摸到余华先生。

我一直记得《活着》里那条路,月光撒在路上像“洒满盐”的路,福贵就是在这条路上背着因为给县长夫人献血过多死亡的儿子友庆,余华先生说小说话语要符合叙述者身份,所以用了“盐”,农民最常见的,也是最贴切的。还有女儿凤霞的死亡也是异曲同工,凤霞死于生孩子,当时正在下雪,福贵说“雪花打在脸上,像沙子一样”,他把属于平民百姓的苦难感受展现得十分逼真。还有余华先生的《兄弟》里日本绣姓氏的“垃圾西装”,他说是因为知道日本的这种西装有名字所以作为切入点。他说那个埃及牙医在拔出别人的牙齿时也拔出了别人的故事,然后他在别人的嘴里装上了假牙,别人的真故事被他装进了小说。……一个人,需要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观察多细心、感受多深刻才能这样细腻地写文章?说余华先生写作很用心,实至名归。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叶兆言先生的解释是,你要先读十年书,才能做到听别人一些话大有收获。这一点我要拍手叫好,所有的沟通,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产生“代沟”。就好比一个高中生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初中生让他好好学习,初中生会左耳进右耳出无动于衷一样。夏虫不可以语冰,再好的话语,也是要说给有心人听的。

余华对鲁迅先生的《风波》见解也不错:赵七爷,革命军来了,他把辫子盘到头顶上;革命军走了,听说皇帝又坐龙廷了,他就把辫子放下来。由此说出一个普遍规律——中国人的生存之道就是审时度势。

想要了解一个作家,光是一本书远远不够。我看了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十八岁出门远行》《古典爱情》《第七天》《在细雨中呼喊》《黄昏里的男孩》,可我仍然觉得这是一个谜一样的作家。他不断在作品里给我惊喜,如今这本《我只知道人是什么》为我解开了一些谜。我从喜欢他的作品开始,慢慢喜欢他本人。

作家需要的不仅仅是才气,还有“爱”,能写出某些黑暗,也放大某些光明。余华先生做到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108/28395.html

猜你喜欢